第(1/3)頁 四五計劃的收官比起之前三次,氣氛顯得并不熱烈。 許多列席參加的官員心思顯然并沒有在這堂會議上,看著臺上代表內(nèi)閣做政務匯報的許不忌,再看看臺下中央位置上,那個有些消瘦蒼老的皇帝,都有些心神不寧的感覺。 四五的成績很突出,但是在匯報結束后,朱允炆并沒有上臺去說話,而是直接起身離開了會場,便是臺上的許不忌也沒有交代展望五五計劃的任務,他向大會深鞠一躬后,一樣離開。 這是他最后一天的任期了。 圣旨已下,皇明四十七年一月初六,朱高熾正式出任大明內(nèi)閣第三任奉天殿大學士。 五五計劃的盤子怎么定,做哪些工作,定哪些指標,將會是朱高熾考慮的事情,用不到許不忌來操這份心了。 大會結束之后,上千名官員各有心思的各歸其處,只有北京知府于謙連夜登了許不忌的門。 熟悉的首輔大院,熟悉的長安街一號宅邸。 于謙心里有太多的迷惑不解,所以他在見到許不忌的第一面,就將心中的疑惑全部問了出來。 “閣老今年才五十有三,完全可以繼續(xù)做一屆甚至兩屆,怎么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退呢。” 誰也想不明白,大明眼下一帆風順,無論是國內(nèi)的發(fā)展還是整個明聯(lián)的發(fā)展,那都是如火如荼,前程似錦,這是大盛之世,無論誰在首輔的位置上,都能讓這個國家繼續(xù)強盛下去。 這是什么? 這是成績啊,是可以名留青史的政績。 若說做臣子的,會有人不惦記這份后世流芳,口口傳頌的政績,于謙是絕對不相信許不忌有這么無私。 “因為,我要給你讓路。” 許不忌的回答讓于謙大吃一驚,但見前者笑著開口:“你才是我大明朝最合適的首輔,朱高熾不過是過度,且是一個必然的過渡,我不退他不上,你就做不得這首輔了。” 這都什么跟什么? 于謙腦子有些亂,以他的智慧,也一時間想不明白這其中的關聯(lián)。 見于謙呆滯的出神,許不忌便開誠布公的將其中原委都說道了出來,因為許不忌能看出來,在他之前朱允炆應該并沒有召見于謙,也就是說,一些秘辛,于謙還不清楚。 “先皇后病故,君父多少是受到一些影響的。” 許不忌嘆口氣,從頭開始解釋道:“君父擔心他自己的身體無法活太多年,很多的事他怕無法做好,所以想到了揠苗助長。 我退下,讓朱高熾接內(nèi)閣首輔,一屆或者兩屆之后,這天下一定會重現(xiàn)歷史本身的規(guī)律。” 歷史,本身的規(guī)律? “王朝的更迭與興亡。” 這句話,嚇得于謙直接從椅子上滑落,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 “說這是歷史的規(guī)律又有些不貼切,準確來說應該是必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為創(chuàng)造和推動歷史的還是人,是人性的必然。” 許不忌扶起于謙,折身在書柜里找出了許多的奏疏,幾乎將自己的書桌放滿。 “一個高速發(fā)展的王朝,一個高速繁榮的國家社會,會隨著時間出現(xiàn)兩種人,一種叫做既得利益群體,也就是擁有絕大社會資源支配權力的有產(chǎn)業(yè)者,一種呢則是底層不具備社會資源支配權力的無產(chǎn)業(yè)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