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于謙明白了許不忌的意思。 有些錯,皇帝能改,因為皇帝有權。 首輔能改,因為首輔也有權。 但這些錯誤,一般人是無法改的,因為一般人沒有糾正錯誤的權力。 萬事只靠皇帝和首輔,但皇帝和首輔又不能長命百歲,終究會換人的。 “一個國家想要永久的昌盛強大,靠的是及時發現錯誤的洞悉力和及時糾正錯誤的政治機制,而這個洞悉力不是靠某個人,這個政治機制也不是靠某個人,需要的是國家整體。” 許不忌教誨道:“我們走在路上,看到人醉酒騎馬,這種行為是錯誤的,我們用眼睛看到知道這是錯誤的,就是洞悉力的一種。 而后我們反應到衙門,衙門出臺法律,說醉酒騎馬屬于犯罪,應受到懲處,這就是糾錯機制應有的行為。 是人民提出來,國家接受到了社會的吁求,并順民意解決這一吁求,于是人民的民心安定了,國家安定了,安定了才能繁榮。 山東的案子、湖廣的案子,百姓民間覺得這是錯誤到或者存在錯誤的,他們發現了也找到了當局布政使司衙門,但當局沒有處理,這就是缺乏糾錯勇氣和糾錯能力的機制缺失。 君父和我當然可以幫助山東、湖廣當局彌補這一缺失,但是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山東、湖廣的百姓在發現后,缺少斗爭的精神。 在山東、湖廣當局宣布了錯誤的處理政令之后,這些百姓就認為‘錯誤’成了‘正確’,他們接受了政令的處罰結果,將‘錯誤’當成了‘正確’。 這是不可以的,君父很擔心,擔心這種思想如果繼續存在下去的話,那等他死了之后,百姓將再也站不起來了。” “站起來?” “對。” 許不忌點點頭,用有力的聲音堅定道:“從跪著到站起來,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所以人民應該站起來,站在國家這片土地上耀武揚威的應該是人民,而不應該是我們這些官員。 我們耀武揚威的資本是公權力,而公權力基于人民的公信力,所以我們只是公權力的仆人,是人民的公仆,這一點思想不具備,則糾正錯誤的政治機制永遠不可能完善。 我許不忌沒有能力改變整個國家,君父或許也沒有,但我們兩個人有這個決心,我們君臣二人愿意為了讓人民站起來而奉獻我們的一切!” 話落,許不忌看向于謙:“廷益,你是君父和我都認可的首輔接班人,你有這個決心嗎。” 于謙面容發麻,起身挺直了腰板,抬頭目視著書房中央懸掛的那副朱允炆畫像,用最堅定不移的語氣開口道。 “為了這個國家和人民,我愿意獻出一切。歷朝變法無有不流血者,有,請自廷益始。” 許不忌閉上雙眼,喃喃自語:“為了這個國家和人民,我們都愿意獻出一切,這樣,后輩子孫才能過上真正的盛世,惟他日江山如畫,四海咸歌。” 這是一場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朱允炆是幸運的。 因為他擁有許不忌這位幫手,許不忌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于謙這么一位接班人。 歷史的接力棒從朱元璋的手里遞到了朱允炆手里。革命的偉大旗幟也從許不忌手里遞到了于謙的手里。 這是,時代的選擇,是一次,偉大的傳承! (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二零二一,愿大家乘風破浪,前程似錦。也祝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擼起袖子加油干,新的一年定更加美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