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她跟謝云娥提出想開書社的想法。 謝云娥也喜歡她的話本子,聞言目光發(fā)亮,連連點頭。 “好啊,出了書籍,閱覽起來就更方便了。這事兒我爹可以幫忙,我跟他說說,他肯定答應。” 謝家縱然不復往昔風光,族里為官的卻也不少。哪怕是地方小官,在自己所轄的那一畝三分地里總還是有話語權(quán)的。 古代出版書籍也是有講究的,分為官刻、私刻、坊刻。官刻顧名思義自然是官方的印書機構(gòu)所出的書。私刻是私人出資延請刻工雕版成書,多是一次性的。坊刻就是書坊出的書,和二十一世紀的圖書出版公司差不多。 葉錦夕自己開書局出書,屬于坊刻。可若有了官方支持,銷量必然大好。 所以為毛那么多人想方設法要走捷徑攀路子,不惜花費重金? 歸根結(jié)底,還是一個字,利。 謝云娥給她提供便利,她奉上最新更新,各取所需。 不過書社開辦起來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她得盤個鋪子。 其次印刷,必須得請刻工。 按照市價,三分銀子磕一百字。而一部書籍,基本不會低于一兩銀子。 鋪子倒是很好找,謝云娥托她哥給找好的,規(guī)模還行,地段也不錯。葉錦夕花了一千五百兩,盤下來了。刻工嘛,謝瑛幫了她大忙。 “怎么突然想起寫話本子了?” 謝瑛曾好奇的問了一句。 “愛好唄。” 葉錦夕笑瞇瞇道:“你知道我寫過戲曲,但戲曲只是單個的小故事,不夠豐滿。話本子就不一樣了,人物和情節(jié)都更飽滿曲折。以連載的方式發(fā)行,吊人胃口的同時更引人探索,人總是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我寫一本書,可以分批發(fā)行,積攢人氣的同時賺得更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