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哈哈,他們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我若想的話……又何必等到現在。” 朱國強的語氣中充滿了諷刺,確實,自己確實非常想要那個位子,那個天下,……但,絕對不是現在! 甚至就連入關,也不是現在。 現在的關內是什么模樣? 流民遍地不說,同時還是鼠疫橫行,千百萬人或死于饑荒,或死于鼠疫,在這個時候入關?朱國強不認為自己能夠處理好這一切。 還是再等等吧! 只要再等三天,等到李自成奪下了京城,等到崇禎殉了國,到時候,再名正言順的恢復大明江山。 這就是上帝視角的優勢,但無論是在多爾袞還是黃臺吉的眼里,他們都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會趁機借口進關,去占領地盤,去奪取皇位,可是他們那里知道真正的機會在三年后。 三年,只要再等三年就行了! 至于這三年,先把建奴給消滅掉,解決掉腹背受敵的可能后,才能全力收拾流寇。當然,還有就是培訓出來一批軍官,在戰爭中磨練這批軍官以及士兵,等到入關時,有了關外豐富實戰經驗的平虜軍必定是支真正的虎狼之師! 只有那樣的虎狼之師,才能速戰速決迅速結束戰爭,讓百姓重新過上太平日子。用三年的時間去換取一兩年內的速戰速決,這一切是值得的! 只有如此,百姓們才能更早的過上太平日子! 隨后朱國強又詢問了部隊的訓練事宜,畢竟就要打仗了。其實,從到了遼東之后,除了東江鎮,平虜軍基本上就沒有打過大仗,至于那十幾萬軍戶,也就是定期進行的操練而已。不過即便是如此,作為后備役的他們,以這個時代的標準來說,仍然是可堪一戰的精銳。 但是在這個時代精兵政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即便是有十幾萬軍戶作后備役,這些人也不可能全部動員起來,算起來,還是……兵力不足??! 在陳無敵他們稟報時,朱國強不時的在紙上寫著,最后他隨手在紙上寫了兩個字,然后又劃了個圈。 “我們現在山東那邊有多少以工代賑的勞工?” 為了救濟不斷涌入山東的各地流民,山東一直在推行“以工代賑”,那些流民在山東各地修建工地、興修水利工程,上百萬流民就是靠在工地上干活,換取微薄的糧食。 原本按照朱國強的計劃,這些人都應該送到海外去,移民海外,為華夏民族的二次拓殖大業貢獻出一份微薄之力。 甚至于,朱國強都已經做了一個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先向臺灣移民50萬,向湄公河三角洲移民150萬,向后世的新加坡以及馬來半島移民二十萬,還有婆羅洲,甚至還有呂宋,畢竟現在西班牙人也就是占領了馬尼拉和周圍的地區,至于呂宋北部,那也是“自古以來”的地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