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宋獻策站起來說:“奉旨在軍師府議事諸臣? 喻尚書、顧學士都到了。正會議間? 接到山西那邊的稟報稱,明軍以周遇吉為首西征山西? 占領土門關,意圖斷我歸路? 臣等無不是義憤填膺。然而因為是軍國大事? 不能義憤行事。” 李自成神色嚴厲地問。 “主要的是,你們對出兵討伐有什么看法?” 宋獻策心中一驚,回答說: “顧君恩學士力主討伐,喻上猷尚書? 也是主張討伐。然茲事體大? 臣不免心存疑慮,若是不加以討伐,反會助長吳三桂囂張之氣與遠近各地不臣之心,此次周遇吉西征,降官降民皆連復叛就是如此? 若不敗敵,只恐遠近各地皆起不臣之心。” 又是周遇吉! 李自成有些不滿的盯了眼孫可為? 要不是當初他勸阻的話,那里還會有周遇吉的事。然后便憤怒地問道: “那就是說? 你們都贊同興兵討伐了,如此就能壓下去他們的囂張氣焰? 消滅遠近各地不臣之心是嗎?” 他這個皇帝當的憋屈啊! 李自成發現進京還不如不進京? 打從他進京之后? 這樣那樣的難題不說,甚至現在就連回老家的路都讓人家給斷了。 退路給斷了不說,就連人也給堵在京城這屁大點的地方了。 這該不會是崇禎皇帝故意埋得坑吧! 他和那小子一起埋得坑?想把自己埋在京城? 要真的是這樣,那這姓朱的一家人可真夠毒的啊! 但轉念,李自成覺得這事也就是胡思亂想而已,他崇禎要是有這樣的魄力,又豈會輪得到老李家坐上這個龍椅? 宋獻策知道現在“圣心”必定極為惱火,所以他不再說話,跟著孫可為坐下。李自成知道顧君恩主張討伐朱慈穎,便將目光轉向顧君恩說道: “在襄京時,關于下一步用兵方略,大家伙就是議論不一,是卿建議孤先破西安,再接著進兵幽燕,直破京師。到西安后,要不要緊接著北伐幽燕,文武百官們議論不同,又是卿主張趁熱打鐵,趕快渡河北伐。孤兩次都采納了卿的建議,才有今天的成功。對眼下的時局如何處置,這是十分火急的軍國大計,不能夠當斷不斷,猶豫誤事。孤意已決,卿有何高明之見?” 顧君恩明白皇上對朱慈穎用兵討伐的事已經決定,此刻又受了皇上的褒獎,認為這又是立功的絕好機會,立即站起來說: “陛下,以臣愚見,朱慈穎已決意與我為敵,先斷我歸途又勾結吳三桂偷襲我大軍,其以所謂遺詔自稱監國,公然倡言舉義,號召遠近,誓為明朝復國,并為崇禎帝縞素發喪。如此不臣之心,若不能盡早滅之,只恐怕會引起遠近不臣,故臣反復思維,請陛下登基后,立即日南征。以陛下百戰百勝之聲威,攜我軍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掃蕩此腹心之患,如此各地意欲倡亂之人不敢蠢動,欲乘機侵襲的吳三桂,亦必觀望而止步。兵貴神速,不可猶豫誤事,敢請陛下圣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