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樣精美的制錢,往后民間是不可能私制的。” “陛下所言甚是,新錢制造得非常精美,厚重且規整,文字花紋美觀大方不說,沒有蒸汽制錢機,民間是絕不可能制出來的!” 過去官府制錢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就是民間私鑄,甚至大明朝兩百多年,民間的流通全靠私鑄,為啥?便宜啊!有利可圖啊。反倒是朝廷鑄錢越鑄越少,因為民間的私鑄是量大管夠,結果錢利全都讓民間得到了,官府反而沒能從鑄錢中獲利。 可現在,通過新式的工藝和復雜的花紋,成功的解釋了私鑄的問題。身為戶部尚書的畢拱辰當然知道,沒有私鑄對于朝廷來說意味著什么。 “陛下,戶部鑄錢都是用價格低廉的倭銅,算起來制錢的錢利差不多有四成,要是大連、濟南,南京、廣州、武昌、上海、長沙,這些錢局同時鑄錢,一年可以出錢折銀三百萬兩,即便是算上解運到四川、云貴的開支,一年的錢利也不下一百萬兩……” 念叨著這個數字時,畢拱辰的心里是感慨啊! 身為戶部尚書的他,只感覺現在的乾圣朝和過去的崇禎朝是截然不同的,先帝那會可窮了,窮得先帝都節衣縮食了,可乾圣朝有錢啊!不說其它的,單就是兩淮鹽稅,去年就征了不下五百萬兩。 兩淮鹽商不敢不交啊! 畢竟當年乾圣皇爺的第一刀,就砍在了兩淮鹽商的腦袋上。 去年還不等乾圣皇爺改鹽法,他們就主動的足額繳納的稅銀。不但他們足額繳納了,就連往年習慣拖欠,一拖都能拖個上百年的各省士紳,也是紛紛足額繳納。 什么正稅,什么三餉。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登基……晉商的腦袋擱在那擺著呢。 你不交試試! 沒有愿意當這個出頭鳥。 大家伙都這么自覺的繳稅,大明的國用一下子就充裕了許多。而且今年又有那么多鄉紳退了田,那些退出的田多出的錢糧也是海了去了。 往后,乾圣朝的錢糧,應該也沒有人會拖欠啊! 當然,乾圣朝還真不怕他們拖欠,畢竟,這位皇爺和歷代皇爺不一樣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