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到萬里之外的海外,陛下就不會想起他們了。但這些話就算是死他也沒有勇氣說出來。 畢竟,這是陷君之罪?。? 尤其是當他在報紙上看到所謂的“封建”的說法時,他更加心動了,稱國海外,還是受制于人,要是真正成為一國之主,那才是真正的“長策”,像朝鮮王那樣的王……也是真正的一國之王?。? 這是于公于私皆有利的事。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朱慈烺是不敢出頭的。 他輾轉聽到一些流言說,現在萬事俱備只差有人出來公開支持,尤其是這件事牽涉到平定永三位大王,陛下擔心外人誤會,所以才把唐王的折子一直留中。 怎么辦? 面對這樣的局面,朱慈烺想了很多。 在國內是肯定死,到了海外卻有可能活。 上折子表示同意是可能死,不上折子是早晚死。 與其它的藩王不同,深知自己將來命運的朱慈烺,在反復權衡利弊后,他才鼓起勇氣上了那封奏狀。 向陛下以及天下表明態度——他希望移國海外。 至于封不封建,無所謂。最重要的是要離大明足夠遠,越遠越好。離得遠了,自然也就有活路了。 盡管朱慈烺心知陛下可能會生氣,但是當面對陛下怒火時,他依舊感受到一種無邊的畏懼與壓迫。 那怕是生在帝王家,曾經貴為國本,他也從沒有在父皇的身上感受到這種壓迫與恐懼。 因為父皇不會殺他! 但陛下卻會! 正是這種無形的恐懼,讓他做出了這個選擇。 與時時刻刻擔心著自己的性命。不如到海外去! 至于傳說中的瘴疬也沒那么可怕的,相比尋常百姓,他的身邊還有太醫在,可尋常百姓呢?他們能在那里活下來,自己怎么就不能了? 甚至在他心里其實還期盼著到海外去。 畢竟,從十歲起,他就隨著父皇見習朝政和他心里并非沒有幻過成為一國之君,然后中興大明?,F在成不了大明的國君,但卻可以成為平國國主,在那里同樣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但是此刻無論是他心里的哪一個理由他都不敢對陛下說出來,畢竟哪一個理由都有可能賠上自己的性命啊。 “臣……臣以為……” 朱慈烺用盡最后一絲勇氣說道: “臣以為以周天子封建之制于大明,可為大明節省國帑無數……” “是嗎?” 朱國強冷冷地打斷了他。 有他這一句話也就足夠了,朱國強不再去看他,只是冷淡的說道。 “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望著陛下,不知自己這么回答是對是錯的,朱慈烺盡管內心惶恐不已,但最后還是垂下頭道: “是,臣告退?!?br>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