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著朱慈烺出殿時的腳步聲,望著遠去的背影, 朱國強一直沉默著,良久之后,他才說道。 “你們都出來吧!” 在他話聲落下時,一旁的隔簾后方走出了幾個人,正是幾位宋學朱、張秉文、李建泰、高弘圖以及路振飛他們五位閣臣,還有禮部尚書錢謙益。 他們無不是一副面面相覷的狀,先前隔著簾子聽平王與陛下的問題時,他們無不是為平王捏了把汗,這個平王啊,怎么就這么不省心啊。 現在他們倒是相信了,想到海外去的不是別人,就是他平王自己啊! “你們聽到了?” 朱國強看著他們問道, “臣等聽到了!” 之所以讓他在簾子后面站著,就是為了等他們這句話,就是為了讓他們明白,不是朕讓平王他們去的海外,是他們主動要求的。 有時候朕也是為難?。? “你們說,朕該怎么做?” 瞬間,他們一個個的都沉默了,原本反對唐王移國的李建泰選擇了沉默,至于高弘圖也選擇了沉默,他原本就是支持移國的。在他看來,平王做出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至于首輔宋學朱和次輔張秉文,他們同樣選擇了沉默。朝左右看了看,見無人說話,路振飛想了想,出列說道。 “臣以為,既然平王請求封藩于海外,答應他亦也無妨!” 說出這句話后,他又特意強調道。 “不妨于海外擇一塊物產豐富、百業興旺的地方,作為其封國?!? 至于封不封建的……無所謂,只要身在海外,先帝的血脈就能延續下去。離中原越遠,他就越有可能活下來。 其實,這段日子,在與友人的秘商中,他們都提到了國初,明夏的明升與陳漢的陳理投降高皇帝后,雖然他們都受高皇帝的優待,但陳理私下里經常對高皇帝口出怨言,并流露出想要復國的念頭。對此,很多朝臣建議應當處死陳理以絕后患,但均遭到高皇帝的拒絕。 考慮到明朝剛剛建立、局勢不穩,反對者依然還大有人在,一旦處死陳理的話,勢必會破壞自己“仁慈君主”的形象,不利于統一大業。正因如此,高皇帝并沒有處決陳理,而只是以“小孩子所犯過錯”為由,輕松地化解此事。 但是,高皇帝通過此事還是感覺到危險,認為陳理年幼無知,一旦受到“小人”的鼓惑,難免會做出更大的錯事,到時候哪怕就是不想殺他,也不得不殺了他。思慮再三后,高皇帝認為只有將陳理遣送至屬國進行監管,方能徹底消除隱患。跟隨陳理遷居高麗的,還有明夏政權的亡國君明升,而后者也同樣受到厚待,并就此永居外國。無論他們在朝鮮后來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得已善終。而且子孫一直繁衍至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