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泗水! 對于身處泗水的魏允枚來說,他壓根就不知道南京發(fā)生了什么,對于他來說,眼下最要緊的是什么? 是城外隔河相望的數萬敵軍。 敵軍來了! 在得知泗水城被明軍占領后,素丹阿莽古拉特一世親自率領大軍來了! 足足有五萬人馬。 不過這五萬援軍之中真正有戰(zhàn)斗力的只有兩千奧斯曼雇傭兵,實際上,馬打藍人的火槍、大炮都操作在這些奧斯曼人的手中,那怕這些奧斯曼人中既有東歐白人、也有阿拉伯人,但和東南亞的綠教國家一樣,蘇丹們相信的永遠只有這些來自“祖地”的且有共同信仰的雇傭軍。 而且,這些雇傭軍確實比土人的戰(zhàn)斗力要強。 其實,東南亞很多地區(qū)在過去的千年間,一直是被殖民政權統(tǒng)治,先是印度人,然后是阿拉伯海商,前者帶來了婆羅門、佛教,后者帶來了綠教。尤其是后者,開始是作為商人路過這做生意的,后來就鳩占鵲巢,搖身一變成了城主,直至土王。 作為殖民統(tǒng)治者,他們當然更相信“自己人”。 在阿莽古拉特一世率領著大軍離開位于島嶼中央的王城,來到泗水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半月后的事情了, 而早在一個月前,從南天門過來的援軍就已經抵達了泗水,開始著手部署防御。 面對著城外浩浩蕩蕩的敵軍,站在簡易的木柵墻后的魏允枚,不時會把目光投到身前的朱學康正軍尉,作為總督府派來的官員,他一來到泗水,就接手了這里的防務。 昨天,也就是這個朱軍尉,下令把土人勸降的信使給殺了。 “兩軍不交斬來使,不假,可土人暴戾,不殺人,不能立威!” 殺了信使,然后呢? 然后就是要打仗了。 打仗! 這可是五百對五萬啊! 雖說援軍只有五百人,可卻有一艘24門炮的巡航艦隨行,它的炮看似不多,但是卻擁有多達六門120斤的“酒瓶炮”,這種造型另類的大炮是大明最新科技的結果——前后歷時三年,憑借著晚清翻譯的“羅德曼鑄炮法”一書,大明終于掌握了這種型芯水冷自緊鑄工藝。這種鑄炮法的特別之處在于其圍繞著型芯鑄造身管,芯中有冷卻水流過,身管從內向外冷卻成型。這樣的身管內層致密,外層壓縮內層產生預應力,承壓能力大幅提高。采用這種方法鑄炮可以大幅加快鑄炮速度并降低廢品率,尤其擅長鑄造重型火炮。這也是百斤炮開始在大明普及的原因。 百斤重炮! 在這個時代這種重炮無疑是王者一般的存在! 當然也是他們的依仗。 一言不發(fā)的站在那。朱學康默默的在心里盤算起來。 五百對五萬! 這就是雙方的兵力差距,即便是算上本地的明人、倭人、土兵,也才三千不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