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況且,封過去十幾個王爺,甚至幾十個王爺,有那么多王爺在那里造福印度人民,至少可以保證一點——大明的鄰居里不會出現一個大國不是。 歷史上,印度可以養活了上百個土邦王公,那些土邦王公一個個的可都是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他們橫征暴斂,他們恣意搜刮王國的財富,滿足個人窮奢極欲的生活,而對臣民們的生計漠然視。 可即便是如此,他們的統治仍然是穩固的,如果沒有印度政府對他們的打擊,那些王公們窮奢極欲的生活,不但可以維持到二十一世紀,甚至網絡上的中東土豪會變成“印度土王”,估計度娘的吧里,也會多一個“土王吧”,網友們各種羨慕。 印度人民好啊! 最適合別人在那作威作福了。 為了印度人民的福祉,就勉為其難,派一群王爺過去,教化他們吧! 這件事最難的不是怎么征服印度,而是怎么讓那些個王爺主動的站出來去造福印度人民。 那怕就是現在有唐國的例子擱在那,那些謹慎小心了多少代人的王爺們,也不一定敢主動要求移藩。 “朕也難辦啊!” 放下手中的折子,朱國強頗有些無奈的對陳長庚說道。 “要是按朕的意思,就把他們全都丟到印度去,這幾年,咱們在印度那邊也建了幾十個貿易站,丟到那,讓他們自己開疆拓土去,省得在大明禍害自己的百姓,可朕要是這么做了,朕是什么人?薄情寡意!” 做為一個獨君,朱國強當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那些王爺都丟得遠遠的,可他不能,就像朱老四登基后,也不能直接削藩一樣,只能慢慢的去削,不是他不想,而不能! 作皇帝的可以獨,可以暴,但絕不能刻薄。尤其是對“家人”。建文為什么失了天下?不是朱棣能打仗,而是建文的舉動讓臣子們心寒啊。為了削藩甚至不惜逼死叔叔。 對自家人都刻薄無情到這個地步,當臣子的能安心嗎? “陛下,他們只是不知道陛下用心良苦。” 陳長庚說道。 “不過,只要平國在印度開疆拓土的消息傳來后,那些王爺必定會有人心動,畢竟……” 朝著陛下看去,陳長庚說道。 “再怎么著,一國大王總歸是王,而藩王,不過只是一府之王而已!” 但凡是人都向往權力,如果有選擇的話,誰愿意作王府里光鮮的囚徒,王府長史出身的陳長庚,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那些王爺的心思。 可那怕是王爺們有那樣的心思,但他們不敢! 為啥? 害怕啊! 不說別人了,甚至就連德王——那可是陛下他爹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