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現在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王爺這個身份,在大明瞧著光鮮,可實際上,也就是囚徒而已。原本的陛下還希望唐王能有所作為,可不曾想,唐王就國泗水后,雖然是一國之君了,可做事也是小心謹慎,完全沒有一國之君的做派。 再怎么著,你到了那邊,總得擴張擴張吧。 可朱聿鍵反倒作起了太平大王來了,一個風平浪靜的太平大王,也就是比藩王自在一些而已,甚至都沒有資格上新聞,不上新聞,那些藩王那知道“土皇帝”的好啊。 “現在,朕??!就只能指往平王了?!? 朱國強笑了笑。 “如果他不行的話,朕,就只能指往自己的兒子了!” 還好,自己現在有十三個兒子,將來的子民只會更多! 歷史上,在印巴分治前夕,印度的土邦約有600個,占地114.5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人,這么算起來的話,單就是一個印度就夠容納幾百上千個王爺。 到崇禎十四年,大明一共有67個親王,但是這些親王,有的年紀小,沒有真正的到藩地建國開府,有的因為無子或中途有罪被撤廢,到了明朝末年,實際上還存在的親王只有28個,說實話,28個親王,并不算多。 去掉那些被李自成、張獻忠他們殺掉的親王,大明現在還有多少親王,不夠??! 就這么十幾位親王,那夠造福印度人民的。 不能厚此薄彼啊! 得,這件事兒歸根結底最后還是得靠自己。 還是多納幾個妃子吧! 咱這不是為了一已私欲,不是貪圖美色。而是為了世界人民的福祉,世界那么大,不多生幾十個兒子,真不夠封的。 哎,還是要繼續操勞?。? 這事兒可真是體力活呀。哎,當皇帝的。可真不容易! 為了世界人民的福祉就犧牲一下吧! “傳朕的口喻給鴻臚寺,讓他們盡可能的印度沿海圈地,要利誘,多和西洋人學著點,學著他們是怎么在沿海設立據點,立足扎根的?!? 說出這番話之后,朱國強又忍不住感嘆道。 “牛皮大的地方……那才是手段??!”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