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都閱武! 別說,這還真是大明的祖制! 明初培養藩王的一個完整制度:皇子10歲受封;15歲結束皇宮內設的皇子基礎教育,出閣,出閣后先婚配,然后“中都閱武”,鍛煉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18歲回京,熟悉朝廷的禮儀制度和權力運轉;20歲就藩,獨自擔當國事。 而所謂的“中都閱武”,其實就是對皇子的訓練,那些皇子抵達中都后,就會開始長達三年“學文練武”的歷練,他們在中都學會獨立,作些謀劃就藩的事宜,接見并篩選各類覲見人員,與下屬在中都建立的感情,學習指揮軍隊作戰等等。 不過,這種良好的習慣,從朱元璋之后就劃上了句號。 “恢復中都閱兵,教親王以軍事!” 閉著眼睛想了一會,朱國強說道。 “嗯,將魯王移國的折子交給內閣討論吧!” 藩王移國,這種大事非常內閣討論決定才行。 “擬旨恢復中都閱武祖制,著定王、永王于中都學文演武……” 半個時辰后,旨意到了內閣時,自然在內閣掀起一番爭論,但是短暫的爭論后,眾人只是彼此相往一眼,然后輕語道。 “大明祖制盡復矣。” 其實,所謂的“祖制”不過只是改革的借口而已。 祖制是建立“藩屏”不假,可祖制沒讓把藩王分到海外去,而且,大明也沒有祖制封建諸位啊。 但是擱在乾圣皇爺這邊,這些東西都被裝進了“祖制”里頭,至于是不是朱元璋定下的規矩,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借口。 相比于恢復“中都閱武”這種藩王培訓體制,魯王移國簡直就是不值一提,畢竟,對于朝廷來說,這是好事啊! 就像唐王移國后,唐藩一系的宗祿就全停了,甚至于去年朝廷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決定每年給唐藩南陽守陵旁支每年一千兩用于祭祀。 于是乎,在朱以派惶恐不安的遞交了折子的短短幾天后,朝廷的旨意就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兗州。 “魯王移國了!” 在大明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但是在兗州當時,這件事卻造成了很大的轟動,無論歷代魯王做過多少荒唐事,可畢竟是從大明國初一直就住在兗州,這么一走,百姓們還真有些不適應。畢竟,這是幾百年的鄰居啊。 而真正的轟動是什么? 是魯王府賣地! “賣,全都賣掉!除了城中的王府,九龍山的王陵,其它的全都賣掉!” 朱以派的話音剛落,老五朱以江就對著府中的長史等官員冷笑道。 “別以為孤不知道你們的心思,這賣地的銀子,是魯藩開國的根本,魯藩移國,是要封建他地的,去了魯國你們就是與國同休的開國功臣,要是心存著貪上銀子的心思,別怪本王鐵面無情!對貪官剝皮實草,這可是大明的祖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