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件事? 孫可為并沒有回答,而李過也沒有繼續問下去,就像是壓根沒有說過似的,兩人繼續策馬前行,身后跟著大隊的胸甲騎兵。 無論是多爾袞、還是李過,面對在大明的慘敗,他們都選擇了學習大明,人都是如此,挨打之后,總喜歡向強者學習。兩百年后都知道弄洋槍隊,更何況是現在被打到了這份上。 況且,早年間還只是學個半吊子的時候,都把蒙古人、希瓦人、布哈拉人打得屁滾尿流,跟著大明學能占著這樣的便宜,自然學得更樂意了。 相比于滿清,大順這邊學起來更是沒有絲毫的負擔,畢竟,他們的不少文官本身就是大明的降官,乾圣朝那邊不少東西都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革新一下罷了,學起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就像大順的衛所制,完全就是照搬了大明的衛所制,不過又借鑒了乾圣朝的新衛所加以修改,比如什么軍田非軍丁不得繼承,私售、侵占軍田皆以死罪論。除了這些保障衛所制軍戶長久推行下去的制度外,千戶所、百戶所建學堂,衛所建榮軍學校,都源自于乾圣朝的投制。 終于,一行人來到一處位于山隘的千戶所時,衛所外的田地間有色目奴在那里耕種。 色目奴是征服希瓦、布哈拉的過程中掠得的奴隸,與清軍一樣攻城掠地的同時,大順也是一樣的用刀把子說話,最后只留下了少部分年幼的兒童為奴,這些奴隸現在大都已經長大,盡管是色目人,可是穿著說話習俗與漢人都沒有多少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的身份,他們是奴隸。 在大順,這樣的色目奴大概有二十幾萬,都是青壯男丁,分屬各個衛所,他們耕種著衛所軍丁的軍田,而表現良好的奴隸,可以隨同順軍參戰,以人頭累計軍功,殺敵十人后,就可以分配到女奴,他們就成了主家的家奴,然后生育的孩子將會成為平民。 即便是奴隸,那也是有晉升空間的,盡管很狹窄,可卻也讓奴隸們看到了希望,那怕是他們的父親、兄長死于順軍的刀下,母親、姐妹成為順軍的妻妾,也不妨礙他們盡心竭力的為大順效力,期待著成為主家的家奴,子孫成為平民…… 這一套體系還真是大順獨創的,比大清那種“全民皆奴”的方式更符合人性,孫可為創造這套體系時,只是稍微借鑒了乾圣朝的“海外婢女制”,大明禁止百姓自賣,但是卻準許商人從海外引進婢女,賣給士紳百姓為婢為妾,而且只能引進婢女,不準引進男奴。而為了防止奴婢群體的擴大,特意制定了二代放良的制度,就是婢女生育子女一率為平民。 大明是為了避免奴婢群體的擴大,而大順則是為了讓國內多出一個平民段層,而不僅僅只有軍戶,反正,目的各有不同吧。 一行人來到千戶所石堡,這里既是堡壘,也是衛所兵丁家人住的地方,石砌的堡墻外,一隊少年正在操場接受隊列訓練,一旁還有孩子在那里練習刀術,按照李過頒布旨意,他們每天要讀兩個時辰的書,所以衛所里,往往實行半天制,既半天學習,半天習武。 在千戶的陪同下,李過觀看了一會少年的訓練,然后就問道。 “李千戶,學堂教室在什么那?” “陛下,在城墻箭樓,那里光線好。” 李千戶的回答,李過滿意的點頭道。 “嗯,走,過去看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