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里,就是西班牙人所謂的“巴塔哥尼亞”了!” 站在船尾的孫子壯,一邊用望遠鏡觀察著海岸,一邊感嘆說道。 “云山,你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嗎?” 站在他身邊的年青人,瞧模樣不過只有十八九歲,但他卻出身于興安伯云家,雖然按繼承位序都排到三十位開外了,但也是貴胄子弟。 云家……孔雀旗出身,換句話來說,海盜出身,光鮮不到什么地方,不過,這也是妥妥的大明開國勛臣。 “西歷1519年,隨麥哲倫環球旅行的安東尼奧·皮加費塔,看到這一帶的土著居民在海灘上留下巨大的腳印,便把這里命名為巴塔哥尼亞。而出身于葡萄牙騎士家庭的麥哲倫,以騎士名字patagon命名之,而“patagon”西班牙語含義亦為指大腳的人。其實,那有什么大腳,所謂的大腳,不過是因為土人穿著的是胖大笨重的獸皮鞋子而已。” 云山的回答,讓孫子壯笑道。 “這就是以訛傳訛,所謂的“大腳”,恐怕《山海經》里的“大人國”想必也是由此出來的……在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波谷山里……” 好奇志異書的孫子壯對《山海經》早就是倒背如流,提著書中對“大人國”位置的描述,他手指著海岸說道。 “你看,此地不就是位于東海之外,山上山下又極為荒涼,這應該就是“大荒之中”,至于“大人”自然就是生活在“波谷山里”,嗯,為何古人以為有“大人”,想必也是因為在海岸上看到“大腳”,以黃米為食,這黃米,應該就是“玉米”。至于所謂身高三十丈、能騰云駕霧,恐怕也是以訛傳訛之說。” 孫子壯的分析,讓云山點頭道。 “興許就是這個道理,船長,你看那山上,云霧繚繞,要是人在那行走的話,豈就是騰云駕霧……” 那怕是在很多人的眼中,《山海經》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但是作為航海者的孫子壯,卻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其它航海家描述,斷定它所寫的很多東西,都是真實的,至于其中的夸張,在他看來不過只是以訛傳訛而已。就像現在他“發現”且“證實”了“大人國”的存在。 “船長,要是您的這個發現,傳回國內的話,勢必會引起轟動的。” “不過只是推測之言而已?!? 面對云山的恭維,孫子壯在得意之余,并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立界碑! 或許,大明剛剛加入到瓜分世界的隊伍之中,但是大明卻把“勒功燕然”這一優良傳統帶到了海外。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石碑”,是大明的船長們必帶之物。從大明走向大海起,與哥倫布、麥哲倫等歐洲航海家到達一片陌生的地點,或是將一片土地畫在地圖上,或是裝腔作勢的代表上帝、代表國王宣布占領不同。大明的航海家們會在船上帶上一堆石牌作為壓艙石,這石牌甚至可能就產自于大明的某一座石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