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對于閱兵式,南京人并不陌生。為了鼓舞士氣,南京駐軍也時常在郊外舉行閱兵游行——其實,就是隊列訓練而已,皇帝會每月的最后一周就寢時向五軍都督府下達命令,確定參閱部隊和檢閱時間。 參閱部隊各部集結完畢后,旗手離開隊列,在隊列前集結。一名侍從軍官負責引導他們前往受閱場,一路上鼓號齊鳴向軍旗致意。 激昂樂聲與軍旗行進的宏大場面往往令沿路的圍觀人群激動異常,甚至令他們渴望在軍旗的指引下分享榮譽。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從軍的資格——軍籍繼承和稀少的征名名額,讓軍職成為了一種特權。一種讓人們羨慕、崇敬的特權。 尋常百姓志愿從軍……在大明就像考秀才一樣困難。什么“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在大明是不存在的,在大明只有最優秀的年輕人才有可能成為軍人。甚至即便是最優秀的年輕人也不一定有機會成為軍人,畢竟,成為軍人本身就是是一種特權。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享有的特權。 而這一次,隨著對奧斯曼的宣戰,五軍都督府一下子就釋放出了兩萬個招兵名額,而南直隸就分配到了4000人,這意味著,大明又多了兩萬軍戶,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而這意味著很多過去沒有機會加入軍隊的人終于有了機會,畢竟名額一下子增加了這么多。 面對這樣的好事,人們又怎么可能不激動。 如果說,過去人們為大軍送行的時候,, 現在,他們甚至希望戰爭能長一些,希望晚一點凱旋,因為……朝廷會招更多的士兵!會有更多的人在這場戰爭中改變自己的命運。 所以戰爭進行的時間長一些,對于他們來說絕對是件好事兒啊。戰爭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大好事。是改變命運的好事。這樣的好事當然要支持了。不僅要支持,而且還要大力支持。 當然,在另一方面來說,愛國的熱情同樣也驅使著他們去支持這場戰爭,支持這場正義的事業。 面對這種熱情,朱國強的臉上帶著笑容,似乎在這一刻,他看到了某種改變,民眾心態上的改變。 無論他們基于任何立場支持造成戰爭,對于這個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因為支持戰爭本身就是武德充沛的表現。而這也是這個國家所需要的,只有這個國家的所有人都變得積極好戰的時候,外人才能夠對他充滿畏懼,充滿敬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