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白丁問論-《歡想世界》
第(3/3)頁
這是很樸素的事實,就看用什么立場去敘事。
蔡功最終的結局,是有債主要他用在村里修的小樓抵債,蔡功不愿而與樓俱焚。
所以當林太為聞訊趕來時,卻無法去報復當地的鄉民,因為他們就是蔡功冒險行為的受害者,最終只能將所有仇恨都集中在侯念明身上。
白少流繼續問道:“事已至此,侯念明當如何自擇?”
丁奇:“未明之事,不強設于人。但我等可知,侯念明其行有虧、其心有愧,當坦對罪責。侯念明其人,其念未明?!?
這番話就稍微有點復雜了。侯念明到底干了什么,搞了個合同陷阱,把蔡功給坑了?但合同也是蔡功自已簽的?。?
如今昆侖盟并沒有查明,當年蔡功沒有按期送貨,是不是侯念明搗的鬼?那只能說侯念明只是嚴格執行了合同,卻對此行為導致的后果視而不見。
假如讓世俗的法官來判這個案子,恐怕也沒法判。侯念明并沒有吞了蔡功的貨不給錢,只是過期不候,沒有收蔡功的貨。
再做個假設,假如侯念明也是個普通商人,并無坑害蔡功之心,只是這時候恰好破產了呢?那么林太為去找誰算賬去,他還能找到侯念明頭上嗎?
所以丁奇沒有糾纏于這些未查明的假設,白少流問的也是事實發生之后的侯念明。
可知侯念明心中世有愧的,他清楚自已所行有虧,否則他為何不敢說出來?林太為已經因此事找他私下做過一場,結果是林太為帶傷而去,侯念明卻仍然一言不發。
林太為愿意為其保守秘密,是因為他想殺人。而侯念明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藏著掖著,不坦對罪問嗎?
其實只要侯念明對宗門坦承此事,林太為后面的事就做不成了,至少不至于成為三十年未解的懸案,侯念明更不至于因此家破人亡。
侯念明是怎么死的?用句通俗的話說——笨死的!侯念明既不明白自已該說,也沒看明白對方為何會不說,當然其念不明。
白少流:“陸高乾何人?”
丁奇:“既縱惡更用惡之人,其惡甚于林太為?!?
這一問一答也有點意思,白少流問的并非陸高乾何罪,而是問其何人。聽在華真行耳中,他居然想起了昨夜與白少流、丁奇談的那番話。
修士本人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修士,他們也在世俗中長大,曾經就是沒有修為的普通人,不可能不受成長環境的影響。
想問為什么會有陸高乾這種修士,不如去問他代表了世上那種人?
陸高乾撞破林太為觸犯共誅戒,不僅不出手護戒,反而為其包庇隱瞞。因為林太為請求留下有用之身,承諾將來為其效命。
從陸高乾個人的角度,這好像是最有利的選擇。因為殺了林太為對他本人似乎毫無好處,而留下林太為還有一個高手可供其驅使。
代價不由他擔,好處卻由他占。有人說這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不盡然,因為這已經超出了單純利己的概念。
說到利己,楊老頭就是一個利己主義者,但他從不會去害人。楊老頭還很會享受生活,但也從不浪費任何東西,
儉不廢物,慈不害人,這就是楊老頭從小教華真行的。當然了,柯夫子曾有長篇大論專門噴楊老頭的做派,墨大爺則更是另一種風格。
陸高乾的行為重點不是利己,而是害人,他不僅放縱林太為的惡行,更利用林太為再去做惡。世上有不少這樣的人,陸高乾只是其中之一。
聲聞智慧的妙處,并不是丁奇單方面輸出神念心印,而是與每個人的見知結合。比如華真行聽見他說的話,自然就想起了昨夜的談話與楊老頭當年所教。
白少流接著問道:“若陸高乾憐其遭遇,只是留其一命,令其不再犯,而并未鉗制其人呢?”
白少流又提出了一種假設,因為在場有的人難免會有這種假設。
林太為的行事風格是鮮明的,他要殺侯念明就想盡辦法殺了侯念明,對于包庇他的陸高乾,林太為就心存感激了嗎?
顯而易見,林太為并不感激陸高乾。因為陸高乾替其隱瞞罪行的目的,是為了將來可以拿捏他,所以林太為在身死之前也反算了陸高乾。
陸高乾是什么人,林太為看得很清楚。
可是換一種情況呢,假設當初林太為痛哭流涕,聲明報仇是事出有因,并發誓今后一定痛改前非,再也不會有這樣的犯禁行為。
陸高乾心一軟就放過了林太為,替他保守了這個秘密也保住了他這條命,并不是想鉗制與利用他,這種情況又該如何評價?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若尔盖县|
涞源县|
玛多县|
合山市|
郎溪县|
乌兰县|
武威市|
宽城|
尚义县|
枞阳县|
中牟县|
陆丰市|
云安县|
喜德县|
娄底市|
仁怀市|
无为县|
东乡县|
赤峰市|
类乌齐县|
阿拉尔市|
锦屏县|
沙洋县|
西峡县|
永福县|
乌拉特前旗|
泗水县|
涞源县|
南涧|
嫩江县|
达州市|
中超|
栾川县|
从化市|
怀仁县|
清丰县|
清原|
沙湾县|
嵊州市|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