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吊眼等人領命出去。 這在這日下午,十余艘草草修補過的海戰船又晃晃悠悠離開東海縣沿海,向著海州城去了。 武洋云等人將那些小漁船抬到海戰船上,再到海州城沿海時,還不忘將這些小漁船給還回去。 黃華、陳吊眼等人這是直接率軍進駐海州城。 整個興國軍區除去天暗軍以及建寧、隆興兩府的守備軍外,幾近全部都匯聚到這海州城內。 黃華才剛到海州城門口,就差遣信差攜帶他的親筆信前往長沙。 在東海縣的這兩天他并不輕松。 攻占海州、東海失利,他作為主帥,自問應該負主要責任。 這封給趙洞庭的信中,除去對此役的總結外,更多的篇幅都是黃華在檢討自己,并且請罪。 在信中,他甚至以罪臣自稱。 其后到海州城內以后,黃華更是召集全軍將士。 在校場上當著全軍將士的面檢討了自己在此役過程中的過失。 時間很快又過去兩天。 山東東路悄然平靜下來。 洪澇災害還沒有離開荊湖南路。 只索性老天爺倒也沒有再繼續降雨,捉弄這片好不容易繁華起來的地方。 整個荊湖南路境內,有很多地方都是滿目瘡痍。 那樣浮尸無數的場景,當真能讓人不寒而栗。 這大概是最為凄慘的景象。 這個年代的科技力量注定難以組織全面的救援,有太多太多在洪澇中遇害的人連尸體都沒有人收拾。 那些尸體就那樣漂浮在水中,或是在大水過后以后泥濘不堪的黃泥里靜靜腐爛著。 在趙洞庭的令下,百草殿的供奉們還有宮中的御醫,以及長沙城內的郎中們現在幾乎都已離開長沙。 他們化身位游方郎中,前往各個災區。 為的,就是防患瘟疫的產生。 趙洞庭在長沙城內忙活著安置災民的事情。 才到現在,就已經有不少長沙附近縣鎮的難民跑到長沙城內。 這讓得原本繁榮的城池里到處都可以看到衣衫襤褸的人。 雖然國務省已經做有準備,但災民的數量也是超乎意料的多,讓得他們還是有些手忙腳亂。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李朝的大臣也總算是到了。 這回倒不再是上回那個理直氣壯前來要糧食的外使李仔園,而是越李朝當朝宰相孫康城。 孫康城是越李朝三朝元老,在越李朝的影響力可謂極大。 年歲,也頗老了。 只連越李國國主都淪為階下囚,他這個宰相沒有理由不親自趕來長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