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太醫宮使?是個太醫? 她正啞殼中,一旁的邵清輕聲喃喃:“確是沒想到,竟是蘇相。” 蘇相? 相公? 哲宗朝,姓蘇的宰相就倆,一個是已經被貶去嶺南的蘇轍,另一個是…… 是蘇頌! 姚歡恍然大悟,怪不得這些人如見圣賢。 蘇頌,有宋一代的名相,歷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在每個時代都做到了自己能力與賢德的頂格。 做地方官時,他是能吏,解決了許多一線的棘手問題。 位至宰相時,他不與司馬光同流合污、絕無陰毒狠戾打擊變法派的做法。 當時,神宗晏駕,哲宗幼齡登基,高太皇太后臨朝。保守派重又得勢,對外殘酷地清洗變法派,并且內部還分裂為蜀派、洛派和朔派,在朝堂上斗得烏雞眼一般,并且唯高太皇太后馬首是瞻,視小皇帝趙煦如空氣。 唯有蘇頌,一旦做了宰相,每次朝議,都盡量顧及小官家的顏面,引領朝臣詢問趙煦的意見,即便是高太皇太后的簾后指令,蘇頌亦要令從天子出。 蘇頌,在王安石變法后、北宋中晚期一派齷齪黨爭的朝政中,堪稱少有的清流人物。 無論是能力、人品、官品還是資歷,他都拿得出手、鎮得住人,在調停保守派與變法派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蘇頌雖是高太皇太后時期的宰相,在趙煦親政后,無論章惇、蔡卞、蔡京等重又得勢的新黨人物如何迫害元祐臣子,支持新黨的官家趙煦,始終對蘇頌保持了尊重與保護。 以宰相這人臣之極安全退休,由朝廷授以“中太一宮使”之榮銜,就是一個明證。 而當姚歡弄明白眼前老者就是蘇頌時,她首先想到的,是蘇頌那句在后世被無數有良心的人念起的名言: “誣人死,不可為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