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誣人死,不可為矣。” 姚歡上輩子讀宋史時,被新舊兩黨的狗血爭斗,駭得三觀盡毀,是《蘇頌傳》中的這句話,令她又看到了人性的希望。 “要我做誣告的事,而令巫蠱的人被冤殺,這件事不能做啊!” 這是人性善良的基本底線。 蘇頌說出這句話時,身處御史臺的監獄里。他當時官至開封府尹,在審理國子監博士陳世儒家的一樁命案時,因為不愿意順著神宗皇帝的意思去冤枉陳世儒、從而打擊其身后的舊黨一派,而被朝廷下獄。 最終,陳世儒還是被冤殺。 蘇頌因既不算新黨,也不算舊黨,只是堅持自己的良心而與皇帝對著干,總算被神宗放了一馬。 多年后,在哲宗朝已做到宰相的蘇頌,想起這個冤案,仍后悔自己雖穿著官服,卻沒有能力救下無辜者的性命。 他只能給子孫留下幾句詩:“構虛為實盡枝辭,直道公心自不欺。眾口鑠金雖可畏,三人成虎我猶疑。忠邪所賴圓穹鑒,通塞須憑大衍推。況是圣神方燭理,深冤終有辨明時。” 姚歡穿越來到這個時代后,已經見過了許多名人。 天子趙煦一家。 當朝宰執曾布與章惇。 被野史過于黑化的高俅。 詞神還是豆蔻時的李清照 文壇領袖級的人物黃庭堅與晏幾道。 領袖級人物蘇軾的兒子蘇迨。 清而不妖的北宋“國嗓”李師師。 甚至,連幾十年后才會聲名鵲起的宇文虛中和陳東,她都見到了。 但若說她最想見的,恰恰是這位道德淵深、履行純固、高風聳乎文士之林的國士——蘇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