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下午,整個英國本土都沸騰了,人們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在村鎮街巷奔走相告,士紳們在咖啡館里呼朋喚友,一邊品嘗著下午茶一邊交換著從各自渠道獲得的消息,各種亂七八糟或真或假的小道新聞在人群中傳揚,此刻就連一些從未去過倫敦的人也能繪聲繪色的和人談論起德國士兵是如何占領了倫敦塔。 總體來說。目前英國的主流輿論對德國是有利的,這讓肩負著重要職責的魏爾勒著實松了一口氣。不過他不會因此放松對英國媒體的管制,他必須要保證在簽訂協議前,市面上的輿論不會出現太大波動和變化。 為此他召集起了艦隊街上所有的媒體老板和各大報刊的主編。他與那些戰戰兢兢的無冕之王們達成了一筆交易,只要他們能夠推動民眾緩和對德軍的負面印象與反抗情緒,德國政府將會在德國控制區內給予他們一定的方便與特權,并且不再追究他們之前那些冒犯了德國政府、軍隊以及偉大的元首閣下的言論,要知道這些尖刻惡毒的文字足以把他們送進集中營。 無冕之王們都是識時務的角色,沒有幾個人有骨氣和冰冷的刺刀硬拼。各報的主編們感覺壓力變的很大。因為德國人很露骨的威脅說,哪一家的文章出了問題,首先被逮捕的就是他們。 英國的戰時新聞管制辦公室被德軍情報部門全面接管,為了工作方便,德國人沿用了所有原本的雇員,這些人對于英國本土的輿論管制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前內閣新聞大臣庫珀先生出面表示他愿意親自監督這項工作,保證不會給未來的兩國協議簽訂增添麻煩。 總的來說,工作都進行的非常順利,魏爾勒花了一個白天的功夫,把原本的一團亂麻基本整理了出來,除了留下明顯對德國有用的一部分,剩下的那些勢力團體的問題全都扔給了張伯倫處理,相信他有的是辦法和上這一攤子稀泥,魏爾勒可沒有那份閑心聽他們在那里扯皮。 對于英國的處置,這一點在統帥部里一度引起過不小的爭執。布勞希奇與其代表的一批老國防軍將領們,他們大都親身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少人的親朋好友在那次戰爭中喪生,他們全都是戰后十萬陸軍的成員,目睹過德國遭到的洗劫與破壞,經歷過戰后魏瑪時期的蕭條與凄慘,他們對這一切悲劇的始作俑者協約國各國,特別是其中占主導地位的英國充滿了厭惡與仇恨。 所以對于英國的處置,老家伙們大都主張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當年英國是怎樣羞辱與打壓德國的,現在德國就應該十倍百倍的加以返還。這些老兵們不但要求徹底解除英國的武裝,還要掠奪這個國家的財富,摧毀這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從根基上杜絕一切能讓英國東山再起的機會,最終目標是將她變成一個三流甚至四流國家,令其再也沒有能力在歐洲事務上指手畫腳搞風搞雨。 而另一派則是以約德爾為首的所謂穩健派,他們的意見是以德軍現有的力量根本無法完成以上的那些目標,其中的操作難度并不比目前的任何一場戰役要小。他特別指出了英國還擁有大量的海外領土和附屬國家。除非德軍繼續攻占下這些區域,否則就談不上摧毀英國的戰爭潛力。他提醒統帥部的同僚,英國還有大量的海外駐軍,皇家海軍還保留有幾支實力不弱的殖民地艦隊,一旦把英國人逼急了,等待德國的就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付出的代價將是德國目前無法承受的。 他認為以現在的局勢來看,德國最好的選擇就是見好就收,或許可以用強硬的態度從英國人手中奪取一大批利益,但是要控制在英國人的心理承受范圍之內。一次性解決看上去挺誘人。但是這頭獵物對于現在的德國來說過于龐大,囫圇吞下只會傷到自己的腸胃。他相信德國以后必定會日益強大,到時候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慢慢蠶食并削弱英國的力量,總有一天可以完成布勞希奇等人的期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