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上午。 一炷香被點燃,一縷青煙裊裊升空。 曾經(jīng)依山而建的山寨,如今只剩下了一片片殘垣斷壁,還有浸在泥土磚石之中,經(jīng)歷了這山間的風(fēng)吹日曬,露水洗潤,已經(jīng)消退了的血色。 當(dāng)初丁春秋敗亡了之后,穆桂英就曾經(jīng)請托全真教的人,去穆柯寨的原址,為當(dāng)初那山寨之中的故人收尸。 不過直到今日諸事落定了之后,她才有機(jī)會親身回來祭拜。 一個個墳頭之間,每一塊墓碑的前方,都點起了一炷香。 穆桂英在她父親的墳前多站了一會兒,該說的也都說盡了,眼睫之間有些濕潤的意思,便再度拜別,走入了那殘破的寨子里。 這里的一磚一瓦,一條小路,一個墻角,曾經(jīng)都是熟悉的場景。 寄托在這些東西上面的回憶,不會因為如今的殘破不堪,而隨之損毀消散,反而會顯得更加厚重。 她踏過被火苗撫舔過的門檻,拂去了羅列在門框邊上的蛛網(wǎng),不知不覺之間,就來到了當(dāng)初老寨主最愛待的那片院落。 院子里的石桌仍然在,幾個石凳,卻已經(jīng)翻倒。 穆桂英來到桌前走了一圈,停在了她父親常坐的位置,抬頭看去。 從這個方向,剛好能夠把院落東南角生長著的那棵古樹盡收于眼底,盛夏時節(jié),萬物的生機(jī)綻發(fā),陽光蒸騰之下,一切草木都變得欣欣向榮。 這顆老樹也足夠幸運,躲過了當(dāng)初的那一劫。 如今依舊枝繁葉茂,一片片交疊著的寬大樹葉之間,夾雜著叫不上名字的細(xì)碎白花。 穆桂英盯著這棵樹,出神了片刻,又來到樹下,解開背上的包裹,將降龍木取出來。 老樹虬結(jié)有力的根部,有一部分暴露在土壤表面,經(jīng)歷風(fēng)吹日曬,顯出一種近似于巖石的灰白色。 而在這些隆起的樹根之間,剛好交錯出了一個近似于圓形的空檔,穆桂英把降龍木往其中一按,幾乎可以說是嚴(yán)絲合縫。 一根木樁,就這么筆直的立在了碩大樹冠的清涼陰影之下。 這里,就是當(dāng)初降龍木待的地方。 那些年里面,老寨主抱著自己的女兒,坐在院子里,趁著月光,看木樁之上泛起龍紋,隱隱約約的龍吟,混著糕點、濃茶的香氣,漫漫長夜,遐思萬千。 坊間流傳的故事,就那么一篇一篇的,從老寨主口里傳給了穆桂英。 每一篇故事的尾聲,總有那個老男人自己的一番點評。 那些細(xì)枝末節(jié)的教誨,就這樣潛移默化的,造就了今日的穆桂英。 放下了降龍木之后,穆桂英又把院子里打掃了一下,扶正了石凳,翻出了屋子里面的茶具,然后去山間取了一壺泉水,搭起小爐子來,直接拆了半扇門板,生火燒水。 她準(zhǔn)備在這里待到晚上,再看一看穆柯寨月色下的降龍木,然后才回全真教去。 不過伴隨著她的忙碌,太陽升到了正當(dāng)空的時候,配在她腰間的那把寶劍,就生出幾分異象來。 這是幾天前,方云漢要離開的時候,特意送給穆桂英的純陽法劍。 倒也不是非要讓穆桂英刀劍雙修,只不過身為他的首徒,將這把原屬于天門陣主人的法劍拿著,也可以算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離開終南山回老家祭拜的路上,穆桂英一直把這法劍隨身攜帶,從沒有出現(xiàn)什么異兆。 然而今日,這把劍不但散出淡淡的金色云霞,劍身還從鞘中自動彈出三寸,鳴嘯不止。 穆桂英凝神細(xì)看,察覺劍身金光悠游之間,竟然是往那樹下陰影匯聚過去,確切的說,是匯聚到降龍木下方。 似乎是這正午的天時,純陽法劍和降龍木下的某件東西,一同被激發(fā)了陽氣,產(chǎn)生共鳴,才有這樣的景象。 還不等穆桂英做出什么應(yīng)對,降龍木忽然咚的一聲,從地面彈起。 只見那地下土壤,被一束金光破開,金光投照在半空之中,居然形成一篇漂浮于空中的清晰文字。 甚至隱隱約約的,還有一個像是睡意濃重的聲音,在誦讀這些文字。 “貧道自幼修行,先得象數(shù)學(xué)問,通讀黃老方術(shù),隱于武當(dāng)山九室?guī)r,后移于華山云臺觀,悠然自得,不計寒暑。” “百歲之后,久眠山中,夢中寄托,神游四方。偶然間觸及一重莫名界域,其中山川大地,城池鄉(xiāng)鎮(zhèn)之輪廓,隱約與外界對應(yīng),卻又迷迷茫茫,亦真亦幻?!? “這一片界域之中荒無人煙,卻有種種應(yīng)萬眾情緒而生、或順絕代高手意念而顯化的蒙昧異獸,好勇斗狠,恃強(qiáng)廝殺?!? “若說此處便是傳說中的仙界鬼城,未免言過其實,卻終究也與人世間有極大的區(qū)別?!? “人生于天地之間,肉眼凡胎所見,山河塵埃,水草百獸,視為乾坤之表相,那么此處,或許可以稱為,乾坤之里側(cè)?!? “又因其中多處武道意念紛爭不斷,姑且以‘里武林’稱之?!? “………游玩于里武林,不知四季晨昏,以外界測算,當(dāng)有兩年光景,親見此處變化日新,追根溯源,此方界域應(yīng)是從炎黃年間初成,到今時今日,邊界處仍在緩緩擴(kuò)張,虛實相和,趣味無窮?!? “奈何貧道飛升在即,天外感召愈烈,不能久留,恰逢降龍神木,木中陽氣爽徹可親,棲息一晚,寄托秘法一篇,闡明原委,留待后輩?!? 這一段話后面,便是一大篇講解如何調(diào)動真氣,舒緩精神,誦念咒語,溝通“里武林”的方法。 穆桂英把這一篇秘法仔細(xì)記下,目光隨之落到了整篇文章的最末端。 “太平興國三年,陳圖南,留書于此?!? 翌日,穆桂英攜秘法回轉(zhuǎn)終南山,將這番奇遇一字不漏地向淳陽道長說明。 不久,淳陽老道又找上了無崖子,幾人共同參研這篇秘法,漸有所成。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