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老友-《新書第五倫》
第(1/3)頁
司隸洛陽城中,坐著一個病怏怏的老人,昔日還算仙風道骨的容顏光彩不再,皮膚呈現出冷灰蠟黃般的色澤,來看他的醫者都說,劉歆大概是活不到秋天了。
但他好歹還能坐立自如,不至于全躺在榻上,嗜書如命的新朝國師哪怕時日無多,卻也仍在堅持讀書。可惜老眼昏花,再明亮的燭火也看不清竹簡上的字跡,只好讓他的弟子,那位披露“王莽尚在人世”的魏諫議大夫鄭興念給自己聽。
不過,對控制中原的魏國而言,劉歆并非客人,而是王莽為惡天下的“從犯”,他能看到的書籍有限。但有一類文章,第五倫卻隔著老遠下詔書,讓人整理好,一卷卷給劉歆送來。
鄭興還算有點良心,面對詔令,只免冠稽首:“此舉有違師徒之義,興萬不能念。”
沒關系,空閑的小郎官多得是,于是劉歆就聽到了一篇篇前年文官考試的命題作文,題為《漢家氣數已盡》,甲榜前十的文章,都叫劉歆聽了個遍,名義上是希望老劉歆點評一下后進的文章,實則是讓他這個復漢派最鐵桿的遺老,來感受一下“時代已變”的事實。
劉歆倒也不氣,像他這樣的大文學家,罵人都是不吐臟字的,聽罷杜篤文章后,評價是:“辭藻華而不實,欲效揚子云文風以討好皇帝,實乃東施效顰。”
聽到排位第二的伏隆時,劉歆則道:“雖欲引經據典,然章句古板,盡是說教。”
劉歆博學與經術勝過揚雄,文章則不如他,但也是天下排號前三的筆桿子,評價起來自然頗有底氣。但他的批評集中在章句典故上,對各篇實際的內容,卻避而不談。
如此幾日,隨著洛陽天氣越來越熱,劉歆病情加重,醫者對他壽命的預期,已經從“初秋”,縮短到了“盛夏”。
劉歆編撰完山海經后,對神仙方術興趣濃厚,經常搞些神神叨叨的事,或設土龍求雨,或煉丹以求長壽,而現在,他倒是對死亡不再抗拒,淡淡地說道:“能死在洛陽,倒也不錯。”
劉歆祖籍的家鄉是楚地彭城,長大成人的故鄉是長安,然而他精神上的故鄉,和大多數漢儒一樣,實在洛陽。
盡管漢朝因軍事政治的原因定都長安,但每過幾十年,儒臣都要老生常談一番“遷都洛陽”的倡議,方便漕運等事不過是細枝末節,真正的原因是,他們篤信這里乃天下之中,是周公建立的城市,承載了周公改制的理想主義。繼承了秦朝霸道殘余的漢家,遷于洛陽后,才能徹底擁抱王道,永世延祚。
所以王莽上臺后,與劉歆一拍即合,這都城差點就遷了。
但劉歆也有遺憾,他心心念念想見第五倫最后一面,當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后,劉歆頗為焦急:“魏皇何時能回?”
然而反復詢問郎官,得到的都是模棱兩可的回應。
這一日,劉歆服了藥,照常躺在涼席上昏睡,模模糊糊間,卻聽到外頭有說話和腳步聲,有個拄著鳩杖,邁著蹣跚步伐的人走了進來,接著是鄭興的一陣驚呼。
“田翁……陛……你……”
等劉歆翻起來看清來人白發下的容貌后,卻沒有驚呼愕然,反而陷入了久久的緘默,過了好久,才嘆了口氣。
“王巨君,汝怎還沒死。”
倒是王莽反應大些,他坐在劉歆對面,仍舊像見第五倫時一樣,指著劉歆鼻子罵道:
“劉子駿,叛臣!”
……
第五倫似乎很喜歡這種相愛相殺的名場面,借口要收集審判王莽的“證詞”,照舊令郎官對兩人的對話加以記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昌市|
五台县|
石泉县|
汉沽区|
苍梧县|
齐齐哈尔市|
乌拉特后旗|
洪洞县|
大新县|
莆田市|
元江|
丰顺县|
安宁市|
临沂市|
赫章县|
陈巴尔虎旗|
乌恰县|
霍邱县|
井研县|
横山县|
乐山市|
米易县|
噶尔县|
美姑县|
平远县|
新乡市|
类乌齐县|
南乐县|
凤台县|
安仁县|
广安市|
正安县|
阳江市|
龙江县|
连城县|
阳新县|
东乌珠穆沁旗|
四子王旗|
张家口市|
仁布县|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