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行蹤初定-《出閨閣記》
第(3/3)頁
杜希文眉眼不動,躬身續道:“確實是巧。因陳劭有‘清河先生’之譽,在臨江府頗受尊重,吳謙也識得他,兩下里攀談幾句,陳劭便向吳謙提議,修建一條‘臨江堰’。”
他語聲轉低,似浸暮色,于花香葉影間轉折往復:“陳劭時言,‘可借臨江府并周遭山川之走向,于大江中下游筑堤建壩。’隨后,便命書童捧出了‘臨江堰’圖冊。””
他自袖中取出一卷紙,厚盈寸半,雙手奉上:“微臣前兩日拿到了這份圖冊,方才經多人校驗其上筆跡,確認是出自于陳劭。此乃圖冊第一卷,計一十七頁。”
元嘉帝淡和的眉眼間,微現動容,探手接過,就著最后一絲暮色,展開細瞧。
圖紙繪得極盡詳細,大至內河、小至田壟,無不歷歷在目,更以小字標注土層、巖石、河流之長度、走向、四季變化等等,字跡雋秀端勁,若松骨竹節,一望而知,絕非出自凡俗。
“這套圖冊計有五卷,第一卷細繪山川地形,當中三卷為‘臨江堰’開挖、灌土、堆石、人工、錢糧等等,舉凡修筑堤壩之詳情,盡皆在列。最后一卷則為‘臨江堰’建成之大圖。因全套圖冊太厚,微臣便只帶了第一卷,供陛下過目。”杜希文道。
元嘉帝“唔”一聲,闔攏圖冊,垂眸不語。
圖冊邊角已然磨毛,濃暮中泛出舊色。可想而知,這圖冊時常被人翻看。
“掌燈。”溫和的語聲驟響,元嘉帝撣撣袍袖,面色隱在微夜中,不辨喜怒:“來人,把這圖冊送去御書房。”
花叢外傳來應聲,一名小監躡足上前,小心抱起圖冊。
“小心些。”元嘉帝語聲更淡。
那小監唯唯應是,悄步去了,這期間,宋惟庸垂著眼睛,頭也不抬,杜希文亦面色不動,然繃緊的雙肩,卻稍稍一松。
不一時,幾名小監提燈而來,卻非方才紗燈,而是琉璃燈,只有手掌大小,內插著寸許油燭,光華剔透,晶瑩閃爍。
那花木間隱著數桿青竹,小監四散去,將燈籠懸于竹上,剎時間,夜合花叢明光燦爛,直映得花似飛星、葉若流霜,滿世界恰如飛絮楊花悄墜,直惹得晚風攜香。
“杜學士還請繼續往下說。”元嘉帝兩手扶膝,燈火下淡眉微挑,眸光掃向一旁。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文成县|
万州区|
化隆|
长沙县|
安乡县|
祁东县|
灵寿县|
星子县|
襄樊市|
万源市|
伊宁县|
明光市|
临潭县|
沂源县|
子洲县|
杭锦旗|
兴化市|
太康县|
托里县|
仁怀市|
丰顺县|
华阴市|
乐陵市|
开阳县|
肃宁县|
报价|
阿拉善左旗|
岚皋县|
荣昌县|
衡南县|
天津市|
汝南县|
政和县|
凉城县|
耿马|
禹城市|
德州市|
汤阴县|
大冶市|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