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譚綸點點頭,繼續說第二個問題。 現在李旭手下共有四萬大軍,聽著雖然不少,但若是分散守衛各處的話肯定就捉襟見肘了。 所以譚綸建議除了本部兵馬之外,還可以在延安府各縣抽調民眾編練義勇營,作為輔助主力的治安軍,平時守衛城池,維持治安,戰時可以協助主力作戰。 譚綸建議這些義勇營的士兵職業化,每月領固定軍餉,管吃住。若是表現突出,可酌情考慮編入正兵軍團之中。 除了脫產的義勇營之外,譚綸還提出要讓延安府年滿十八歲至四十歲之間的青壯男子以縣為單位編成青壯營,每一個月接受為期三天的軍事訓練,平日種田。 戰時跟隨大軍作戰或者出征的話會酌情獎賞,其中表現優異者可編入義勇營。 具體細則譚綸說還在優化,李旭卻是聽得眼前一亮。 這不就是前世的三級軍備制嘛。 正兵相當于正規軍野戰部隊,義勇營相當于駐守地方協助地方政府維持治安處理重大警情的武警部隊。 而青壯營就是預備役部隊嘛。 話說李旭前世的時候還參加過預備役部隊的訓練,拿著八一杠打了幾十發子彈,最后上靶的也沒幾個,大部分都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 李旭對于譚綸的本事越來越佩服了,要不是自己知道他的底細,都差點以為這位跟自己一樣也是穿越者呢。 充分肯定了譚綸提出的三級軍備的構想,李旭又把自己所知的一些細節補充了下,譚綸聽得也是連連點頭,直呼主公是天縱之才。 說完了擴充軍力的事情,第三件事就是關于該用什么旗號的問題。 李旭原本的意思就是繼續抓著高胡子這只羊薅羊毛,繼續打著高胡子的旗號來吸引秦國朝廷的注意力。 但是譚綸卻提出,高胡子臭名昭著,若是繼續用他的名義,百姓們肯定不會相信他們發布的所有命令的,而且就算以后李旭重新打起自己的旗號,名聲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的。 而且如果繼續用高胡子的旗號來吸引秦國朝廷,也不一定管用的。 這次林逸戰敗之后,肯定也會有一些秦軍潰兵逃回去。秦國朝堂上那些人也不是傻子,稍微一想就知道這里面肯定有別的文章。 所以不如直接把高胡子和他那些禍害過百姓的賊將賊兵們直接獻祭,打出之前擬定好的唐侯旗號公開造反。 如此一來不僅能獲得一波百姓們的好感度,而且還能趁機打出唐侯的旗號來。 反正唐侯是誰,誰也不知道,誰也沒見過,唐侯造反跟李旭有什么關系。 李旭可以繼續光明正大地在秦國朝廷當二五仔。 至于唐侯的出身譚綸都編好了,就說是昔日李唐皇室后裔,而且還是太宗皇帝嫡系玄孫。 就說唐侯本來打算隱居避世,結果天下紛爭不斷,各國互相攻伐,百姓不堪其苦,為了拯救天下黎庶,所以揭竿而起,想要一統天下,恢復祖先太宗皇帝的榮光。 李旭聽得都有些臉紅,不好意思地問譚綸亂認祖宗會不會不太好,結果譚綸卻說名正則言順,主公如此俊秀英文又天縱奇才,不是太宗皇帝的嫡系玄孫都不符合世人的期許。 好家伙,文化人拍馬屁就是好聽,李旭最終還是厚著臉皮默認了譚綸的說法。 說起來唐侯也正好,既沒有稱王,這個稱號也配得上一方霸主。 畢竟春秋時期等級最低的那一級諸侯國的國君就稱為侯。 這總比稱什么南山大王,混世魔王之類的要好聽,也有牌面的多了。 一聽都是正規的造反苗子,那些其他的聽著就是烏合之眾。 李旭忽然想到,若是公開造反稱唐侯,再叫延安府就不合適了。 譚綸表示延安府唐代時為延州總管府,若主公稱唐侯,延安府也可恢復成延州總管府,也算是跟祖先一脈相承。 李旭從善如流,直接拍板同意,并當場認命譚綸為延州總管府總管,署理一切軍民事務。 公開打出唐侯旗號,眾將聽得都是激動不已,紛紛起身恭賀李旭。 旗號的問題敲定之后,譚綸又說起了第四件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