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能在江南這一片地兒都能操辦得好,當一個副丞相是綽綽有余的。 劉仁懷不但是把江南打理得井井有條,在賑災上面也一點都不含糊。 從三四月的湖北云夢澤水災開始,再到七八月的蝗災,再到現在大雪災,每一次都要靠劉仁懷在江南積極的籌措錢糧,輸送到這些地區,才能保證災民的用度。 嗯,說保證用度不好。 應該是讓他們能保命。 能在大災大難的年份讓最底層的老百姓活下來,這樣的功績放在古代,就是了不起的功德無量了。 劉仁懷之前最漂亮的一筆,就是在江南用一千萬石陳糧,換取了五千萬石的麩糠,將它們運送到了各個災區。 這可真正的是救命糧食。 直到太子從兩湖地區離開的時候,兩個省份仍舊還存有兩三百萬石的麩糠可供使用。 現在遇到緊急災害,這兩三百萬石麩糠真的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而之前兩次,劉仁懷以極高的手段和極快的效率,有效的支撐了賑災,不但皇帝對他很滿意,幾位相爺對他也是交口稱贊。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劉仁懷最多一兩年就會直接入閣,成為新的一位副丞相,這個概率比京畿總督熊文慶入閣還要高。 現在又是到了考驗劉仁懷的時候了,皇帝對他很有信心,知道他一定會竭盡全力保障四個省份的救災工作。 那么,如今還剩下兩個省份,是江南地區鞭長莫及的,必須要朝廷親自管的。 四川。 西康。 兩個省份都在四川盆地里面,且除了幾條道路之外,基本上和外界隔離開來。 這樣的情況最麻煩,一旦發生了什么大災害,救助根本就來不及。 但前面都說了,四川是西南三省的糧倉,而西康又關系到了帝國核心地帶的安全,都不能放任不管。 “截止去年11月,四川新糧入庫之后,匯報而來的數據是存糧一千八百七十五萬石。”戶部尚書王飛騰匯報道:“考慮到一般情況下,貴州自己也有一定糧食收成,所以至少在四月份之前,是不用給貴州撥糧的。 那么現在就只剩下了四川和西康兩個省份,總的來說如果把存糧用上,還是可以支持過這么一年的。” “不行。” 丞相曹儀直接就否了,“四川的存糧關系到西南三省,關系到京畿地區的安全,至少要保持他們五百萬石的存糧,以備最艱難的時候。現在明顯不是最艱難的時候,所以必須要積極從外面運送糧食過去。” “可暫時也送不過去啊。”王飛騰苦笑道,“陜西那邊昨天來了飛鴿傳書,他們連續三次想要從棧道送蜂窩煤和蜂窩煤爐過去,都被大風雪給阻礙了。” “其實也不用緊張。”這邊的南宮忌提議道,“去年咱們的麩糠粥的做法就很不錯,四川境內大小地主無數,又有許多良田,他們手里肯定有不少的存糧和麩糠。咱們就先讓四川拿存糧去換取三倍的麩糠,先給西康省運過去,不然四川還能挺得住,他們可就不行了。” 四川一個省居然能存到一千八百七十五萬石糧食,是非常的不錯了。 但你考慮到這些糧食是供四川、西康和貴州三個省份用的,頓時又會覺得不是那么多了。 西康真的是全大康最窮的地方之一,除了雅安一部分區域之外,糧食幾乎沒有產出。 如果不是四川每三個月就給他們運送一批糧食,那邊的駐軍也好,平頭百姓也好,根本沒辦法生活。 有人說,既然西康不適合人們種植糧食,但又有軍事的需求,便光是修建關卡守衛就好嘛,為什么還要平民百姓住在那里,白白的浪費消耗運送糧食? 第一個,民眾住在哪里是千百年來自然形成的,你要讓那么兩百來萬西康人走出來,在四川生活,他們肯定不愿意。 然后第二個原因,他們即便走出來,四川人愿意干?愿意讓他們來侵占自己的土地?不可能嘛! 最后一個原因,朝廷也希望西康這些地方有點人煙,以便作為對邊軍的積極補充,不然只有邊軍在那邊,很容易生活不下去——因為根本沒有煙火氣息。 再說了,邊軍大部分的人員都是要就地選拔的。 如果你把四川人選到西康邊境去打仗,饒是川人善戰,他們也恐怕不會那么死拼吧? 換做西康人自己來守城那就不一樣了。 后面就是我的妻子兒女父母,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能退嗎?我敢退嗎?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西北三省、遼寧必須要有人口的原因了。 所以西康省的兩百多萬人口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邊軍家屬,都是吃他們的軍糧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