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人家男人在外面辛苦的守邊疆賣命,結果你在后面連糧食都不給老子的家人吃飽,你說邊軍會怎么想? 天下苦秦久矣! 搞不好他們勾結吐蕃或者回鶻部落就反了。 因此,哪怕是朝廷這些年再艱苦,都從來沒有調過四川一顆糧食。 就去年兩湖蝗災那么厲害和慘烈,朝廷也是舍近求遠的從江南調集糧。 現在輪到四川受災,自然是要竭盡全力救助。 南宮忌的說法,獲得了在場大臣們的大致方向同意。 不過翰林院掌院學士馮玉強卻有細節上的不同:“麩糠是必須要兌換的,但運送往邊疆地區,絕對不能全是麩糠,將士們會寒心的……一半糧食一半麩糠吧!” “嗯,馮大人的這話我很贊同。”副相馬浩秋道:“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撫慰他們的恐慌情緒。單是靠麩糠,只能保命而已,哪里能戰斗?” 看吧! 這就是差別。 去年兩湖地區受災,大臣們都同意了柳銘淇的餿主意,用麩糠粥來救人,讓民眾們去買更便宜的麩糠來做飯吃,保住性命。 包括現在劉仁懷那邊也是如此,肯定是麩糠占據了絕大多數,有多少麩糠他就要發多少麩糠,保命要緊。 但邊疆地區就不一樣了。 那邊是要守護邊疆的,是要和兇狠的草原部落打仗的。 天天喝麩糠粥,就好像叫他們天天吃土豆和紅薯一樣,全身耙軟,根本沒有力量,哪里打得過身強力壯的敵人? 這就跟我大清末年的時候,為什么戰斗力奇差? 你去看看那個時候外國人給清軍照相的照片,跟現在十二三歲的小孩子一樣的身高和身體,這樣的軍士能打仗嗎? 同理,當倭寇再次入侵的時候,連中x軍都是瘦小瘦弱,怎么去和禽獸們拼殺? 都不說什么武器落后了,身體素質人家一個就能頂我們四五個,那真不是吹的! 但到了二十一世紀,你再看我們和東洋人的身體素質比較? 不說一個人打他們十個,一個人打兩三個是沒問題的。 這就是吃飯和營養的重要性。 我大宋和大明亡就亡在這上面,軍士就跟豬狗奴隸一樣,你說這樣的軍隊能保家衛國? 笑話! 大康朝就是吸取了前朝的這個教訓,每年禁軍、邊軍、駐軍的糧食和俸祿是發得足足的,不敢有半點怠慢。 “如果是這樣,朝廷就需要給銀子了。”鐘昶看著景和帝,“皇上,臣建議先給四川撥款四百萬兩銀子,按照今年蝗災時節一比三的兌換價格,去四川大規模收購麩糠。糧食先由四川糧倉出,麩糠就由朝廷出錢。 等到雪災處理得差不多了,立刻就從京畿地區運糧過去,狠狠的打壓糧價,然后再在四川本地收購一批糧食,彌補倉庫的損失。” “可!” 皇帝點點頭,對金額表示了同意。 四百萬兩是一筆很大的數字。 可現在朝廷有錢了,皇帝這才收入了一千五百萬兩呢,相對于四川、西康的重要性,四百萬兩并不多。 當然了,這四百萬肯定不會全部從這里出,戶部會出一部分,因為這本來就是他們的職責。 只不過因為這幾年災害頻發,導致戶部非常空虛,所以才需要皇帝的幫忙。 有責任心的皇帝小金庫是拿來補貼朝廷的。 沒有責任心的皇帝,小金庫是拿來供自己享用的。 大康朝很幸運,這個皇帝就是典型的用自己的錢補貼朝廷的。 不能簡單的說這樣好不好,但人家一顆為民眾著想的心,卻是實實在在的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