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京城。 十月二十七,天冷有風。 如今雖然已經是辰時一刻,但天色已經還是比較暗,畢竟已經到了初冬季節。 今天是殿試的日子,考生們已經入宮等候準備,不過皇帝卻沒有著急。 他把柳銘淇給提前叫了到御書房。 然后景和帝遞給了柳銘淇兩份謄抄的公文。 一份來自于江南的繡衣衛。 另一份來自于江南總督劉仁懷。 少年看了看,不覺樂了:“陛下,這曹素評未免也太倒霉了吧?怎么能和劉總督這么強硬對著干的?” 皇帝瞪了他一眼,“我是讓你看看,你出的主意多不靠譜?被人家發現了不說,還被捅了出來!你不知道我這臉有多難受!” “他們有這個心思,要派那么多人去偵查探究,我又有什么辦法?”柳銘淇不背這個鍋,“這么大的動靜,任憑誰也不可能百分百的保密啊!” 頓了頓,他又道,“還是這個曹素評可惡!他都不知道,他打臉的是劉總督嗎?是我柳銘淇嗎?不!是打臉您啊!” 景和帝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好了!你這個小子!能不能不說話?別人不把你當啞巴!” 的確是他覺得尷尬了。 曹素評的這么一番“討伐”作假,以及破口大罵的語言,被繡衣衛詳細的記載下來,回報給了皇帝。 他們可不知道,明面上出這個主意的是皇帝,否則打死他們,他們都不敢這么做。 劉仁懷倒是不輕不重的說了一下過程,并且強調了一下曹家之后的補償做法。 看到景和帝惱羞成怒,柳銘淇暗地里笑了笑,表面上卻一本正經,“陛下,您說這誤會是怎么產生的呢?明明那天曹相和各位大臣是一起的,哪怕他是晚上才出宮發消息,也頂多比別人慢半天而已呀!” 曹儀是內閣丞相,中午是跟著皇帝一起回宮的,在文淵閣他是沒有資格私自發信鴿的,否則那可就亂套了。 因此別的尚書、大將軍們中午散開就能發信鴿給江南的家人,唯獨他只能等到晚上下值過后,才能發信鴿。 但這都不是曹素評落后了別人三四天才知道的理由! 景和帝聞言就笑,“嘿嘿,你就不知道了吧?這事兒我問了高敬!他說呀,現在江南人家有一些特別好品種的信鴿,可以讓江南到京城的時間縮短到四五天。 人家別人用的就是這種最好的性格,唯獨曹相年齡大了,不知道潮流更新,所以他用的就是老式的信鴿。” “哦!!” 柳銘淇忽然也想起了,之前和鞏淵聊天時,他也曾經說過,江南的消息到京城,也就是五天左右。 原來是這個緣故呀! 曹儀和曹素評可真夠倒霉的! 就因為這么一個小小的疏忽,造成了現在這么嚴重的后果! “那您是怎么處置曹相的呢?”柳銘淇很八卦的問道。 “沒什么,我就是讓他們把這兩份文書謄抄了一份兒,送給了曹相。”景和帝一本正經的道。 你這個皇帝太壞了! 柳銘淇吐槽了一句,卻是幸災樂禍的道:“怎么樣?他是不是嚇傻了?” “有你這么說帝國丞相的嗎?”景和帝先習慣性的呵斥了他一句,才又笑道:“不過他真的是嚇住了,那樣子精彩極了!” 所以說,這兩叔侄都不是東西。 惡趣味太嚴重了。 只不過柳銘淇忽然想到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陛下,您說這事兒傳開了,不會被人給利用,然后對曹相發難吧?” 皇帝搖手:“這倒不會,誰跟他有仇呀?” “可不是仇不仇的問題……”柳銘淇道,“這一屆江南來的士子們,還有那群喜歡抗議的士子們,還有翰林院的那群進士們……” 景和帝一聽馬上就臉色變了,“不會吧?” “我只是說有可能。”柳銘淇建議道,“不如您先懲罰曹相一下,說他教子不力,罰他一年的俸祿什么的。這樣他們就不好鬧了嘛!” “可是這也未免太小題大做了吧……”皇帝卻有些遲疑。 正在此時,趙壽輕咳了一聲:“陛下,外面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您和德王爺可以啟程了!” 景和帝朝著門口一瞧,負責協調殿試的禮部右侍郎已經站在了御書房門外。 “好,走吧!” 景和帝起身往外而去。 柳銘淇也跟在了他的轎子后面,一直走到了保和殿后門。 前朝是在太和殿的露天廣場舉行殿試,我大康為了表示對考生們的重視,便把考場移到了保和殿大殿之中。 在這里,他還看到了早就等候著的寧王柳銘觀。 為什么一個科舉考試的殿試,柳銘淇和柳銘觀會跟著一起呢? 這還是大臣們給皇帝提的意見。 既然兩位親王都是未來太子的候選,那么這種本來每次太子都會參加的殿試,他們也應該去參加。 景和帝一開始有點不情愿,但仔細的想了想之后,覺得自己不能那么小氣,特別是當著這么多貢士的面前,不能丟了皇帝的臉。。 畢竟本身這些士子們就對朝廷許多事情不滿意,到處找機會在罵人了,要是再因此被他們罵,皇帝的臉往哪兒擱? 所以才有他進入保和殿之后,柳銘淇和柳銘觀分坐在他下面的椅子上的情況出現。 柳銘淇對于這種監考實際上不感興趣。 柳銘觀卻顯得明顯的亢奮,左看看右看看,就差站起來走一圈了。 也難怪。 柳銘觀從小就喜歡儒家學說,長大了以后更是和一群士子們談經論道,好不快活。 如今他有機會參與到帝國最高級的選拔人才之中,當然是有種心有榮焉的興奮和滿足。 不過進來的貢士考生們,對柳銘淇的關注度要更高一些。 為什么他們認得出柳銘淇? 很簡單嘛! 他們幾乎都和柳銘觀見過。 既然柳銘觀都來了,坐在柳銘觀身旁的那個年輕人,不是德王柳銘淇又是誰? 凡是讀書人,對于柳銘淇那是挺崇拜的。 “舍生取義說”之后,還有《勸學》這樣的偉大文章。 更有《將進酒》、《朱雀樓太白入夢來》、《錦瑟》、《鵲橋仙·纖云弄巧》這樣的傳世佳作,德王爺的道德和才華,當真是舉世無雙,堪稱圣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