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研究天體運動時,這類問題不可避免,而其困難在于,每一個運動的物體在其運動的每一時刻必然有各自的加速度和速度,但它們大多是時刻發生變化的。計算平均速度時,我們一般用距離除以時間,但是由于加速度時刻會變化,給定不同瞬間,就會有不同的加速度,而在每一個瞬間,位移和時間又都是零,這用傳統手段根本無法可解。 所以天文學家為了精確計算特定天體的運行軌道,就必須先點出微積分知識的科技樹。畢竟真正的天體運行軌道,幾乎不存在正圓形,幾乎都是橢圓形。 不要以為精確計算天體運行規律是個屠龍之術,它在航海技術中的重要性甚至比造船技術還要高。 在鐘表發明之前,大航海時代航海家們想要定位和定時,主要就是以天體相對位置為基準。更準確的天體運動軌跡,就意味著更先進的海上導航技術,也就意味著新大陸和遠東地區的巨額財富。 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說是大航海時代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學術研究機構都不為過,它制作的天體相對位置圖,就是古代全世界遠洋船長都必須人手一份的原始gps。 在微積分發明之前,包括鄭和在內的遠洋船隊,都必須以海岸線為標志物進行航行,即使是有針圖輔助,每隔幾天也需要靠岸重新校準位置,這種航行技術無疑是極度低效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微積分和極限的概念,對于地球古代航海家來說非常重要,但它在修真文明卻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這幫修真者不僅時間敏感度極差,而且駕馭遁光飛行時由于視角更高,也并不像航海那么難以尋找參照物,因此對于定時定位的需求都不強。也不知道這位東方掌門是出于什么目的,想到從事這方面研究的。 麻天衣這位已故大師兄,身上的秘密似乎也不少! 科普了一番魔改版的洛必達法則歷史后,李青陽和陸洋三人都成功解出了各自的問題,一同邁上了通天寶塔第四十二層。 果不其然,第四十二層同樣是一道微積分問題,不過此題已經涉及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這種幾句話解釋不清楚,需要科普較多前置知識的數學問題了。 正當陸洋想要詢問李青陽,還需不需要自己繼續教他答題時,李青陽卻主動拱手道:“感謝陸行長仗義相助,李某就不再繼續答題了。畢竟不是每次問題的解題思路,都能像之前的洛必達法則那般,用幾句話就能解釋清楚。這次李某能夠站在金刀門前輩們的肩膀上更進一步,對于我來說已經是難得的成就,未來幾年我還要多多揣摩這個洛必達法則的奧妙,爭取早日學懂、弄通、做實,就不用陸行長您繼續拔苗助長了!” 還沒等陸洋說什么,李青陽就轉頭對塔靈說道:“我放棄答題!” 說罷,他就主動走到一堆靈石面前,很順利的就取走了寶物,沒有再受到空氣墻阻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