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83.太學學士-《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3/3)頁

    當天縣令親自登門慰問,官差來了不少,有鑼鼓隊吹吹打打,好不熱鬧,村中的里正也跟著臉上有光,對高太公愈發看重,這時縣令說了句話:“既然貴地有高太公這樣的高賢,何不索性改名為高村,這名稱流之后世,使后人皆知高氏世代為本地之高賢大德。”

    縣令發話了,里正立即附合,當即將其所住之村命名為高村,高氏一個原本的商戶竟好像成了當地名門,每日上門拜訪之人絡繹不絕。

    高太公一見,覺得這事也不錯,說道:“莫不如我再多捐些錢糧,將這鄉更名為高鄉,豈不更好?”

    眾人一聽齊聲附和,高太公便準備錢糧,又要貢獻。

    陳太公聽了這事,突然一改往日的淡定上,拍案大怒道:“想那高家,從前不過是我家的伙計,背主單干,掙了些錢,此時竟如此囂張,竟要騎到舊主家頭上去?這好好的鄉為什么非要叫高鄉?要改也該叫陳鄉!”

    陳太公當即去尋鄉三老理論,鄉三老說人家出了錢,他也沒有法子,唯一的法子是陳太公也出錢糧,兩人較量一下,這個鄉的名稱由他們貢獻多寡來定。

    高太公已有了高村,對于高鄉是有則更好,無則也可接受,陳太公卻是勢在必得,當即表示要捐獻糧食兩千石,條件只有一個:將這鄉改名為陳鄉。

    當時各鄉都在推行捐獻,互相攀比,縣令也以各鄉捐獻來稱量鄉里的政績,鄉三老正為比不過別的鄉而煩惱,聽陳太公一說,當即大喜,立刻應承下來。

    兩千石糧食雖然不少,對于家資巨萬的陳太公來說,卻也不是件了不得的事,他家的田都是畝產五石以上的良田,光地里每年的產出就不下兩千石,何況他家的主業是經商。

    沒幾天的功夫,陳太公準備好了糧食,一直接入長安城,交到府庫,京兆尹親自登了陳家的門,稱其為“高賢”,并帶來皇帝的圣旨,為陳太公賜建石闕,并將鄉名改為陳鄉。

    陳太公心里別提有多痛快,雖然花了許多錢糧,可錢糧就是用來花的,留著也吃不了喝不了,還不如物盡其用,為他們陳家搏取更高的社會地位。

    石闕建成后,陳太公又準備錢糧,要送他的兩個兒子進入太學學習。

    “你們去了不要逃學,莫要玩鬧,要好好讀書,爭取得陛下青睞,做皇帝的貼身近臣,將來飛黃騰達,那么我們陳家就當真要改頭換面了。”

    兩個兒子點頭稱是,帶著父親的殷殷囑托,趕著糧車進了長安城,開始了他們的太學生活。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朔县| 阿合奇县| 海城市| 南丰县| 光山县| 会理县| 昂仁县| 新津县| 固始县| 苏尼特左旗| 郸城县| 雅江县| 九龙县| 宜兴市| 新余市| 平定县| 探索| 改则县| 文登市| 湘潭县| 义乌市| 轮台县| 荆州市| 乌鲁木齐市| 内乡县| 司法| 安陆市| 都匀市| 肇东市| 庆云县| 芒康县| 阜城县| 大余县| 榕江县| 平阳县| 新邵县| 洛阳市| 永兴县| 丰都县| 白玉县|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