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所以啊,庫克比喬布斯更難對付!”
周不器早就意識到了這點。
對付個有內心堅守的“君子”,要遠比對付一個“唯利是圖”的流氓要容易。
喬布斯也玩抄襲。
可是喬布斯的抄襲會比較克制,他有自己堅守的產品理念。一旦他認為不好的東西,哪怕再怎么受到市場的認可,他也不會去模仿。他當年要是愿意放下臉面放下堅持,都沒微軟什么事了。
庫克可不一樣。
他不是一個設計師,也沒啥產品理念,他是市場出身,唯市場論。
這就很可怕了。
看到競爭對手有什么好的東西,直接抄過來用就行了,這就會給三星、愛斯達這樣想要靠著產品創新去對抗iPhone的競爭對手帶來了致命威脅。
周不器道:“愛斯達這邊好不容易做出點創新了,經過我們不懈努力的推廣,得到了市場的驗證。結果就是一年半載過后,蘋果也跟風了,把我們的新設計給放在iPhone上了。這就導致創新的優勢缺乏持續性。”
周紹寧點了點頭,“抄襲永遠比創新更容易。”
周不器感嘆著說:“技術是核心競爭力?這樣的思路真的得改啊!這根本就是一條歧途!”
“也不能說是歧途,而是國內的那些不懂市場卻擁有話語權的人,坐在象牙塔里對科技的一種想象。或者說……這是一種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誤解。”周紹寧早年在美國做硬件研究,后來又轉行做了互聯網,再后來又創業做了愛斯達,感受很深,“中美是不一樣的!在美國,在硅谷這邊,技術的確是核心競爭力。”
周不器沉聲道:“還真是這樣,看前些年的中關村,各方面都是照著硅谷在模仿。那些掌握著權力的人,對市場真是完全缺乏認識,就以為在硅谷能盛行的一套邏輯,在國內也能行得通呢。”
周紹寧道:“歸根結底,還是人才決定的。”
周不器點頭道:“嗯,人才的密度。”
周紹寧道:“硅谷匯聚了全世界的人才,一家公司如果有最多的人才,那就可以持續不斷的在科研和創新的這條路上走下去。他們不怕競爭對手的抄襲。對手把自家的產品吃透了,給抄襲過去了……他們已經有了更新的發明創造。抄襲反而能夠刺激硅谷的技術前進和發展。”
這一下,兩人的思路就對接上了。
周不器道:“國內的人才數量要遠比硅谷少,而且創新的自由度也缺乏空間。一家公司耗費了無數的心血,靠著僅有的一些科技人才,好不容易在某一個領域有了突破,有了一些創新……一下就被別人給抄襲過去了。這就全都毀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