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張隊長瞅瞅人群中的張桿子:“滾犢子,叫你閨女幫你念去,好像誰識字是的!” 大伙又是一陣哄笑,這些村干部當中,還真有一批不怎么識字的,都感同身受。 倒是剛才錄像的記者比較為難:“剛才這段,要不要掐了呢?” 這位記者同志,顯然基層工作經驗不足,農村開會就這樣,有時候更是爹長媽短的。 車老板子湊到話筒前邊,慢條斯理地打開賬本:“今年咱們夾皮溝發展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當前,國際形勢……” 這啥情況? 村民也都納悶:平時車老板子不是這個風格啊,這要是從國際形勢扯到國內,再從省市縣一路扯下來,猴年馬月能說到咱們村啊? “老板子,撈干的說,俺還急著去喂豬呢!”張桿子又吆喝一聲。 周圍一哄聲地表示支持,車老板子這才笑嘻嘻地說道:“俺就是想試試,看看能不能把大伙哄睡著嘍,以前生產隊開大會組織學習,呼嚕打的一個比一個響?!? “睡啥呀,都惦記著能分多少錢呢?!贝髲埩_扯著大嗓門吆喝起來。 農村開會就這樣,開著開著就扯一會兒蛋,然后再接著開。 老板叔琢磨著,今天來了這么多領導,正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既然村民都不樂意聽,那就直接上干貨吧。 “下邊我列舉一下咱們今年夾皮溝的主要收入,咱們從近了往遠了說?!? 車老板忽然拔高嗓門:“第一項,就是前些天,二百噸松江青稻出口創匯,共計收入一百萬!” 這個村民都知道,所以反應還不大,那些來賓只知道水稻值錢,想不到竟然賣了這么多,不由自主地發出一陣驚呼。 還有那位負責攝像的記者同志,手里的攝像機,差點摔到地上:“一百萬啊,這么多錢,咋花?。俊? 旁邊照相的記者輕聲跟他說:“沒你啥事,你就別跟著瞎操心了,反正你也花不著一分錢?!? “咱們還剩了將近十萬斤的大米,除了分給各家各戶之外,剩下的還能有一部分收入,就先略過不計。” 對呀,在座的那些來賓,心思都活絡起來:松江青稻聽說老好吃了,外國人都搶著要,一會兒回去的時候,要不要也整一袋兒呢。 不行不行,吃不起啊! 車老板子繼續念道:“第二項,就是咱們春秋兩季采山貨的收入,再加上野菜廠的收入,一共是十八萬五千多元。” 這個車老板子就說得比較籠統,因為這一項比較復雜,有些事情,也不好叫外人知曉。 像是羊肚菌和地皮菜這些的收入,劉青山都占了大半,都不計算在這里面的。 各大隊的村干部,又是一陣羨慕,他們幾個靠著林子的大隊,也進行采山,可是收入比這個就差遠了。 主要是采山的人太多,像夾皮溝,就不用擔心這一點,因為人家承包了豆包山。 “第三項,是咱們大棚的收入,種植的黑木耳和青菜啥的,收入一共是十六萬八,這里邊,黑木耳是大頭!” 那些來賓之中,絕大多數村子也都扣大棚,不過主要是青菜,原本覺得收入也不少。 可是現在跟人家夾皮溝一比,那就相當于賺點小辛苦錢兒,看來,還是種植木耳賺大錢啊。 大伙看向魏鐵柱的目光,都變得熱切起來: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直接能轉化成經濟效益啊! 接下來,一項一項的,有種植胡蘿卜的,養奶牛養豬的等等。 還有一個重頭戲,那就是出售紅豆杉樹苗的收入,高達三百八十萬! 只是這筆錢里面,劉青山占了百分之六十多,村民基本上是百分之一。 來賓又是一陣驚嘆, 等車老板子一樣一樣,把主要收入念完,最后又總結道:“去年,咱們合作社的總收入超過五十萬;” “今年,咱們合作社的總收入是五百四十八萬!” 這個數字念出來,全場一片寂靜。 大伙腦子里只剩下一個念頭:十萬元村,就這么誕生了,誕生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