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踏夜蹄-《山有木兮》
第(1/3)頁
軍報是宋鄒親筆所寫,描述了當夜耿曙只帶一千人,如何破開敵陣,將敵人殺得大潰。這等戰績,近百年歷史上只有兩個人能做到,一是昔年梁國的軍神重聞,死于他們的父親耿淵之手。
二是代國的前任國君李宏,敗于耿曙之手。
“哦,”姜恒淡淡道,“比以前更能打了。”
太子安說:“我們的水軍已逆流而上,進入遙河水域了。十天之后,就能與他會合。”
“我不希望殺太多的人,”姜恒說,“打起仗來,死的都是無辜百姓。”
“那是自然,”太子安說,“奪一座空城,對我們而言也沒有用。”
姜恒數年前路過照水,對洪水泛濫時的景象仍記憶猶新,戰亂一起,于心何忍?但事實上郢國不打,雍國也會打,若讓汁琮侵占,放任人屠城劫掠,不如由耿曙先動手,將其拿下,尚可保護城中百姓性命。
說不定到得最后五國互相征伐,天下大混戰之時,照水反而是最安全的。
姜恒在嵩縣時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囑咐絕不可放水淹城,耿曙再三朝他保證,取城之后,不會危害百姓性命。
到得江州王宮后,他又朝太子安詳細解釋一番,并讓他約束水軍,下城后不可亂來。太子安要的只是打勝仗,嵩縣王軍替他擔任前鋒,高興都來不及,連連點頭。
姜恒的效率極快,只用了一個時辰,便將補給全部調配完了給太子安過目。太子安仍沉浸在喜悅之中,要設宴款待姜恒,姜恒卻開始收拾軍報,說:“飯就不吃了,我得回去再琢磨琢磨。”
太子安再三挽留,項余卻說:“殿下,姜大人擔心前線,讓他好好考慮清楚,待打下目標后,再慶功不遲。”
太子安一想也是,便不強求。當夜姜恒抱著軍報,回到房中,他要從宋鄒匯報的蛛絲馬跡里,找出一切可能的危險與變數,以免出意外。
項余說:“我睡在房里,姜大人是否介意?我不打呼嚕。”
姜恒笑道:“再給上將軍增設一榻罷。”
項余也不推辭,便讓宮侍在屏風外多放了一張矮睡榻,自己鋪床,坐下。
夜已深,姜恒始終沒有睡,細細閱讀十幾封信上的每一句話,包括地形描述與軍力布置。
項余說:“國內都認為,這一仗勢在必得。”
“嗯,”姜恒沉吟道,“項將軍怎么看呢?”
項余坐在榻上,擦拭自己的佩劍,輕描淡寫道:“說來慚愧,我不會打仗。”
“您太自謙了。”姜恒笑道。
“這是實話,”項余說,“我帶領的是御林軍,任務乃是保護王室。行軍作戰的機會很少,當年讀過的一點兵書,早就忘光了。”
姜恒沒有說話,一瞥項余投在屏風的影子,只聽項余又問:“姜大人呢?您怎么看?”
“照水問題不大。”姜恒說,“但我最擔心的,是雍國那邊的動向。”
耿曙率領兵馬,親自為郢國打仗,汁琮一定會有反應,至于反應是什么,就很難預測了。
“太子殿下已經朝雍王送信去了。”項余道。
姜恒說:“嗯,他與汁琮,一直有協議罷?”
姜恒沒有細想,便命中了至為準確的一環,郢雍之盟,其中最大的促成者,現在看來不是郢王,而是太子安,說不定郢王熊耒對此原本持反對意見,最后是項余說服了他。
這么想來,太子安才是真正有野心的那人。
“您看得很透。”項余答道,“但其他的,恕我不能多言了,還請姜大人諒解。”
姜恒得到了他要的答案,果然如此,起初郢王與太子安意見不一,國君與儲君之間分歧嚴重,太子安希望與汁琮平分天下,郢王則也許認為這會助長敵人氣焰,引狼入室。
最后太子安讓項余去說服了他,用的是“長生不老”的理由,至于熊耒是真的愿意,還是給親兒子一個臺階下,就很難說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克东县|
叶城县|
革吉县|
徐州市|
东平县|
庆云县|
吐鲁番市|
舞阳县|
襄城县|
遵义市|
扶绥县|
靖远县|
襄垣县|
兰坪|
大宁县|
云浮市|
合江县|
霍林郭勒市|
佛坪县|
汉阴县|
南乐县|
松阳县|
怀安县|
怀远县|
宜川县|
岑溪市|
永泰县|
神木县|
临汾市|
和平县|
梅河口市|
南岸区|
拉萨市|
长春市|
莎车县|
南宁市|
故城县|
东平县|
华蓥市|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