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該出手時就出手-《華娛之別樣人生》
第(1/3)頁
孟輕舟和周影某次聊天的時候,他問周影,覺得什么最難剪,出乎意料的是,回答竟然是室內兩人的對話。
周教授看出他表情詫異,解釋著說道說,因為很多導演都是大全景加正反打草草了事,素材就那么些,我要是就這么剪,這戲,還能看么?
如果說多人對話像甜點中的蘇芙蕾,要么精妙絕倫,要么形神都shit,沒什么中間地帶,那么室內兩人對話就像cheese cake,看上去普通,可能吃起來差別不很大,但一旦出彩,就會讓你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導演各有所長,這就好像作家,都寫同一個故事,但是切入的角度不同,各有各的絕活。
首先要看看導演如何運用燈光,音樂。
譬如說孟輕舟的《一代宗師》里面,葉問與宮二打斗的那場戲。宮二的出場,桌子旁邊坐的是宮二后邊站了一排青樓里邊的姑娘,當鏡頭顯示宮二出場時,背景響起了高亢而嘹亮的西方歌劇,這種音樂與故事的配合就顯示出來導演的才華與武功。
還是《一代宗師》,有一場戲宮二去東北為父報仇,幾個師叔假意勸阻。宮二說一句,師叔們勸一句,每一個鏡頭都很好的運用了燈光,人物雖然對話不多,卻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了師叔們的薄情寡義與宮二的決絕,正是對燈光與攝影角度的精確把握才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可以看大場面鏡頭,看看這個大場面鏡頭是否給戲加分,譬如《1942》,這部戲里邊有很多難民逃荒的鏡頭,成千上百的群眾演員,走在逃荒的路上,頭上有時候還會有飛機轟炸,如何讓演員按照導演的要求去表現,去走位,去穿著打扮,對導演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再譬如,《2008年奧運開幕式》如何讓上千人同時擊缶,何時快,何時慢,何時停,這些都很需要導演的功力的。
如何剪切影片,也是衡量一位導演功力的重要標準,一般一個電影會上映一百五十分鐘左右,但是拍攝的時間通常會是上映時間的三到四倍,哪些戲留,哪些戲舍,哪個演員給的戲份多,哪個演員給的戲份少,這直接反映出了一個導演對劇本與時代的認識與把握。
譬如說《白鹿原》,原著描寫了整個民國陜北農村在時代裹挾下的徘徊與發展,個人命運的波折與無奈。
可是為什么導演只選擇演田曉娥這個人物作為電影《白鹿原》的主線呢?!這些都可以反應出一個導演對自己電影,對劇本把握的是否深刻有力!
導演如何選擇演員,譬如說導演為了選擇電影《墨攻》的合適男一號,整整等了劉德樺五年。電影《投名狀》劉德華為什么演忠義的大哥,李聯杰為什么演野心勃勃的二哥,金城武為什么演天真正義的三弟。
演員的選擇直接說明了導演對劇本的感受力,對人的感受力,等電影開拍才發現這個角色不適合這個演員就已經晚了!
最后還有一點,看導演對特技的運用能力,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電影中的特技鏡頭越來越多,如何運用特技,如何讓這些特技與演員演好對手戲,是對導演的一個巨大考驗。《變形金剛》系列電影就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很多人都以為導演很辛苦,事實上,只要有足夠的經驗,做導演,并沒有想像中那么難!
動作戲,有武術指導;特效,有各種特效團隊;3d 有專門的3d 視效總監……可以說,導演想要什么畫面,有什么要求,這些團隊都可以為導演完成,直到導演滿意為止。
對于導演來說,最考驗功力的,還是敘事。如何講一個故事,如何把故事講得精彩,如何用畫面、音樂、演員把觀眾的情緒抓住,這才是導演最根本的。
很多時候,故事強于畫面,當然,構圖好能夠讓人賞心悅目,但是,對于一個電影來說,最根本的還是故事。
你像賈章科=、婁葉、刁一男這些導演,他們的畫面構圖,景別上的選擇,都很渣,不過只要故事不掉分,就能夠讓觀眾接受。
張一謀的每一個畫面都力求完美,但劇情薄弱,也難免被觀眾吐槽的厄運。
每個導演都有不同的審美風格,在表演方面,每個導演也有自己的一個標準。中國的電影、電視劇、話劇分別都有不同的表演方式。
馮劇剛和姜聞,徐科和寧昊,他們多多少少都有差別,差別就在表演的度上。
話劇最有范兒,電視劇則要求貼近生活化,但還是要高一點,電影是一個國家影視表演藝術的最高水準,可以說,電影對表演的要求是最高的,也是最真實的,甚至可以說: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影視劇,在表演方面進步緩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那些『霸主』,很多導演掌握了上層的資源,有意于此發展的年輕人難有機會。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金沙县|
宜春市|
太谷县|
广州市|
钟山县|
通河县|
婺源县|
赤壁市|
古蔺县|
宣汉县|
大新县|
会昌县|
韶山市|
利辛县|
出国|
名山县|
富锦市|
红河县|
大同市|
新干县|
松原市|
永年县|
民勤县|
栾城县|
油尖旺区|
阿拉善右旗|
渑池县|
台前县|
襄樊市|
确山县|
大渡口区|
湾仔区|
长白|
集安市|
聂拉木县|
德惠市|
桃源县|
无极县|
武陟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