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85章出發(fā),子午谷!下-《亂戰(zhàn)三國之爭霸召喚》


    第(2/3)頁

    不過,每一個人的后背上,卻都背負著一個巨大的行軍背囊。

    里面裝著繩索、油布、針線……驅(qū)蟲藥、金瘡藥、行軍散、備用衣服,林林總總幾十樣東西,這些東西雖然看似零散,但這一路上艱難行軍,卻絕對少不了這些東西。

    這即將到來的一路上的路程皆是潮濕多雨,棧道崎嶇難行,一般的鐵制鎧甲沉重不說,還很容易生銹腐蝕,不如皮甲輕盈防潮,故而耿弇早就下令了,全軍更換上皮甲、牛皮盾牌,以更好的適應山區(qū)作戰(zhàn)!

    大軍征戰(zhàn),事無巨細,在提前的時候都應該盡可能地考慮清楚,并作出相應的準備。幾十萬大軍,就算是再小的一些事情,但如果幾十萬人累積起來的話,說不定最后也會形成彌天的禍端,甚至是最終影響到整個戰(zhàn)局的勝敗。

    刀槍、弓箭以及各種武器上,也都涂抹了一層牛油脂,可保短期內(nèi)不會生銹,其余幾路人馬也都如此,牛油用了不計其數(shù),也幸虧晉軍之前針對草原的大戰(zhàn)順利,這才能從西涼、河套弄來幾萬頭牛,才勉強供應幾十萬大軍的需求!

    六百六十里長途行軍,吃飯可是個天大問題,因為沿途懸崖峭壁,生火做飯很困難的,且不說干柴、清水不好尋找,就算找到了也不敢用!

    否則五千多人的伙食,起碼要幾百口大鐵鍋,炊煙裊裊,直上青天,百里之外都能看到了,豈不是明告訴敵人,晉軍從子午谷進兵,要偷襲南鄭城嗎?

    故而上到將軍,下到士兵,每人背負一條干糧口袋,內(nèi)裝整整三十多斤馬鈴薯餅子,都是精料細作出來的,按照每人每天一斤半消耗,可供全軍至少半月以上食用!

    又擔心行軍勞累,糧食消耗量大增,每人還發(fā)了兩個大鍋盔--一種用麥面做成的餅子,干硬耐嚼、內(nèi)酥外脆,一個就有三寸多厚,七八斤的重量,乃是關中地區(qū)特產(chǎn)!

    鍋盔是在秦代更是被發(fā)揚光大、普及推廣。

    秦人制作的鍋盔,個兒大、餅厚、瓷實。據(jù)說鍋盔最初不叫鍋盔,因其外形酷似樹墩的橫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餅。

    當時秦軍行軍時士兵配發(fā)的墩餅,一個都有五六斤重,一個墩餅的直徑大約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

    而且士兵的攜帶方式也很獨特,兩個墩餅為一組,在每個墩餅上鉆兩個眼兒,用牛皮繩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個,如同民間過去常用的褡褳一般。這一特殊的攜帶方式在突遇作戰(zhàn)時,墩餅竟成了的單兵護具,起到了盔甲(防彈背心)的作用。

    更難得的是,敵軍射過來的箭,扎在墩餅上,被秦軍士兵拔出來后,又可用來射殺敵軍。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江都市| 宕昌县| 天等县| 太原市| 无为县| 洱源县| 抚宁县| 海伦市| 洪江市| 永德县| 邯郸市| 河西区| 彭泽县| 安远县| 武平县| 监利县| 沅陵县| 清流县| 阜宁县| 仁布县| 南川市| 织金县| 荔浦县| 京山县| 苗栗市| 南投市| 五家渠市| 松潘县| 绥芬河市| 达拉特旗| 广南县| 宿松县| 应城市| 柞水县| 垦利县| 凤山县| 攀枝花市| 喀喇沁旗| 泗洪县|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