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53章【153】牛的重要性(2000) 學生們要過了正月十六才開學,從正月初七到十六這期間,他們輪流在家做豆腐,想讓妯娌倆好好歇歇,甚至自告奮勇多做點,去各個村子售賣。 這個年代的孩子,有很強的責任感,都是窮人孩子早當家,沒有攀比,沒有自卑,也不覺得賣豆腐是丟人的事兒,甚至遇上同學家來買,還會多給點兒。 兄弟兩三個一起出去,換著推,換著吆喝,也是童年里必不可少的美好記憶。 有時候卓琳也會跟著哥哥們一起去。 現在兩家加起來,也養了十五六只母雞,冬天產量低,每天卻也能攢下至少十枚雞蛋,雞蛋拿到拿到供銷社去賣的話,小的兩分錢一個,大的三分錢一個,就那聽說城里人還買不著雞蛋,因為能喂得起雞的農村人并不多。 并不是誰家都能有他們家這樣好的運氣,兩個男人都有正式的皇糧工作,娘們兒在家還能賣豆腐掙錢,誰家沒有老人孩子,拖家子帶口子的,想做這種生意,那也得有人手才行,更何況,連技術都沒有呢? 家里的豆渣一增多,畜生就占了便宜,因為豆渣人吃多了會膩,誰也不想天天吃這玩意兒,所以就拿來喂雞喂豬,賣到供銷社雖然一次性的能吃下,但是價格還是太便宜,父親拿到家具廠門口賣的話,小的四分錢,大的就要五分錢,因為他們的雞蛋只要錢,不需要那種廠子里發的副食品票。 國家正值困難時期,只要供不應求的都會拿票據限量,但又和她那個年代不一樣,什么都要票,還不允許私下買賣,只能說對比之下,明顯這里更人性化,因為彈.性更大更廣。 不管是大伯大伯娘還是自家爹娘,對于家里孩子的健康問題,都很關心,別人家攢下來的雞蛋一個都舍不得吃,賣了換錢的時候,他們家九個孩子,卻能每天分到一個,哪怕是上初中的大哥二哥,也能每個星期帶過去幾個腌制的咸雞蛋。 因為孩子們學習費腦子,長身體的階段,身體養好比啥都重要。 而下這個決心并不容易。 所以別看每天有十幾個雞蛋,攢下來的并不多,而且每次攢下來的雞蛋,都被父親拿到工廠換成錢,用于餐費的支出,平均一個星期大概能帶十來個雞蛋吧,天暖的時候多點兒,有二三十個,這都是根據雞下蛋的頻率來決定的,像冬天,一個星期能攢十來個都不錯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