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兄弟們,等一下再噴,如果我沒記錯,這個確實是木耳,不過好像叫什么……地木耳。” “可是這個,真的是地木耳啊……” “朋友,這真的是木耳,地木耳,也叫地皮菜。” “地上長得木耳就叫地木耳?那石頭上長得木耳是不是叫石木耳?” 李遠搖頭。 “不不不,所謂的石木耳,也是地木耳的別稱。” 直播間。 “主播這一臉認真的樣子……不會是真的吧?” “額,難道,真的是木耳?” “主播不是說笑吧?” “真是木耳?不是開玩笑?” “莫非是我農殼了?這難道是木耳的一種?” 李遠從地皮上摘下一朵新鮮的地耳,拿起來方便大家看的更清楚。 李遠:“這東西的名字確實是叫木耳,不過不同地區叫法的不太一樣,想剛剛網友們說的石木耳、地皮菜都是它的別稱。” “還有什么地軟、野木耳、地見皮、地錢、巖衣、天仙菜、綠菜,說的都是這種植物。” “不過……雖然可以說它是木耳,卻也只是因為大眾習慣性的叫法而已,實際上木耳和地耳卻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木耳是屬于菌類植物,和蘑菇還有靈芝一類是屬于一種,而這地耳,卻是正兒八經的藻類植物。” 其實地木耳還有一個名字,也叫雷公屎。 因為這地木耳的生長條件比較特殊,它是一種十分喜歡濕潤潮濕環境的植物,尤其是在臉面下雨之后,可以說是地木耳生長最茂盛時候。 而且這種地木耳一旦若是被陽光照射,就會變成和木耳差不多的黑色,通體也會發硬。 所以,一般想要吃地耳的走山人,都是會在連綿雨季的清晨上山來采摘,而且還要在太陽沒有照射到山上之前就采摘完畢。 不然這地耳被陽光一照味道就要差一些。 直播間。 “那這東西,也能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