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是散修困苦的最重要原因。 可是現在,絕大多數產業所有權都屬于公有,但朝廷和官府不直接參與生產經營,而是分配給散修經營。也就是產權和經營權分離。 繳納賦稅之后,剩余的都是自己的。散修干勁更高,各種靈物的出產也更多了。 原本對勞力比較嚴苛的人身控制,也好了很多,只受律法和官府管制了。 這么干,以青閥五萬里的地盤和資源,足夠養活三千萬武修,還能養的不錯。 可青閥如今的散修人口,只有七百多萬,可謂地曠人稀。 不單是青閥,整個神洲都是這樣。也就是大城池,才能讓姜藥看到地球大都市的繁華模樣。 所有人都知道,真界的武修人口,是一年比一年少。 姜藥查閱過青閥萬年前的資料,記載當時的武修人口,還有一千五百萬。而在古代,武修人口只會更多。 可是現在萬年過去,武修人口減半了。 這是所有武閥的普遍現象。顯然,人族的實力隨著武修人口的銳減,也在江河日下。 可是大小武閥不但視若無睹,甚至還樂于看到武修人口減少。 這是為何? 這就關系姜藥研究很久的真界經濟學了。 大人物們認為,靈氣和元氣越來越稀薄,生成新靈脈的速度越來越慢。天地道則生成新靈脈的速度,小于靈玉的消耗速度,所以必須控制武修人口。 淘汰資質差的,出身低的散修。 看起來似乎是對的,似乎是無奈之下的宏觀意識。 可問題是,真界雖然規則有缺,導致靈脈再生速度大降,可神洲如此廣袤,能承載的人口,卻遠超過目前的人口。 在姜藥看來,與其降低人口數量,不如提高生產力,減少不必要的資源積蓄率,增加使用率,重新分配流通,恢復人口到合理范圍。 這不比武閥把海量資源存儲起來,放在倉庫睡大覺強? 海量靈玉一旦被人使用,就會變成真元,真元再變成靈氣和元氣,散放于天地之間,回歸自然,那么靈氣和元氣濃度不就增加了? 天地生成新靈脈的速度,不就增加了? 這個經濟問題,一點也不復雜,大人物們不是看不到,而是出于奴隸主的自私本性,不愿意去做。 因為這么做的前提,必須是重新分配。資源沒有重新分配,就沒有提高生產力,增加人口的條件。 所以就只能是:“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 舊勢力是絕對不會心甘情愿的退出歷史舞臺的。 但沒有人知道,發生在西域偏僻一隅的姜藥變法,最初動力不是當救世主,打破奴隸主的枷鎖,而是為了賺取愿力,還是出于自私的目的。 可是,當新政進行到這一步,當看到燃起數百萬人的希望,當看到變革釋放出來的越來越大的力量,姜藥的心態就不由自主的發生了變化。 他不能半途而廢,他必須要干下去,哪怕不是為了愿力! 也就是從現在開始,沒人知道,姜藥開始向一個真正的革命者轉變了。 丞相府會議結束之后,姜藥對眾人說道:“變法尚未成功,諸位還需努力。” ps:本章可能會有爭議,若有書友發言,還請不要涉及敏感內容哦,蟹蟹啦。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