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豺帶隊的音樂入滇這邊,大隊人馬徑直殺往洪河州寶秀縣,這是滇省彝族四大腔之一海菜腔的發源地。 彝族民歌四大腔產生于滇省彝族的尼蘇支系中,并與青年男女傳統風俗性的社交和愛情活動緊密相聯。這種風俗性活動尼蘇人稱之為“吃火草煙”。 在聚會時,小伙子們吸著水煙筒,并由姑娘們裝煙絲、點火。 聚會中包括三項活動,一便是款白話,即在飲酒、吸煙的過程中,青年男女用韻白相互對答。 白話可以說,也可唱。內容多為相互謙讓、贊美或逗趣。 二便是對唱曲子,即以男女對唱和眾人齊唱相結合的形式,唱一個篇幅相當長大,并形成較固定程式的套曲。 三就是跳弦,以四弦、三弦、二胡、笛子、樹葉等作伴奏,眾人集體歌舞。 在“吃火草煙”的聚會中所唱的曲子,即“四大腔”。“四大腔”是《海菜腔》、《沙悠腔》、《四腔》和《五山腔》的總稱,分別流傳于尼蘇人居住地的四個區域,是四種不同的聲腔和套曲結構形式。 與其他彝族民歌相比,四大腔具有篇幅長大、結構嚴謹、內容豐富、曲調悠長深沉、演唱技巧較高等特點,是彝族民間音樂中藝術水準較高的品種。 由于寶秀縣同在南溪市的管轄范圍內,一把手打過招呼之后,寶秀縣的宣傳部門對此事也是極為重視。 眾人剛到寶秀縣,便被帶到了同為滇省9大高原湖泊的異龍湖之上。 這一隊因為都是音樂人,明星也是最多的。藍成山和黃冠中自然是跟著過來了,之前開漁節到海東村演出過的山民樂隊也座上賓,還有一位在國內先有名氣的說唱歌手蛋殼。 大家泛舟異龍湖上,等的便是當地的彝族藝人,劃船出來表演。 小船從荷葉中緩緩滑出,只見船上一男一女,身著彝族盛裝,男的手持一把龍頭月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