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心死如燈滅-《重啟激蕩年代》


    第(3/3)頁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始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所以只要說起經濟體制改革,無論如何都繞不過“農發組”這個機構。

    “農發組”是中國農村發展問題研究組的簡稱,嚴格來說并非是一個正式機構,它的成立離不開社科院的支持,1980年時任社科院副院長的鄧立群批了2萬塊錢作為該研究組的研究經費。

    “農發組”以調查之風而著稱,鼓勵調查研究,認為只有深入一線和基層調查,才能獲取真實的社會情況,并鼓勵與百姓打成一片。

    “農發組”當時聚集了一批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從1982年這群年輕人連續五年起草了“中央一號”文件。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1984年“農發組”一分為二,一個是隸屬于體改委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專門從事城市改革的研究,另一個是隸屬于gwy的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的發展研究所。

    所以,從體改所誕生的淵藪就可以看出,中國的經濟問題歸根結底是農村經濟問題,如果農村的經濟搞不好,城市搞得再好也白瞎。

    體改所、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和社科院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傅松作為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的編外人員,跟這些人走得近也就很正常了。

    再加上蕭竹梅所在的計委農村經濟研究室,就形成了一個松散的學術小圈子。

    1984年以后,由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成為了熱點,所以體改所的規模和影響力空前巨大,李鎮寧、李俊、張少捷、郭書青、曹元正等都是體改所的干將。

    相反,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的發展研究所完全被體改所的光芒所蓋住,從這里走出來的名人不多,比如溫鐵軍。

    在體改所存在的短短五年間,體改所成為一個“另類”——身處“體制內”,卻有很大的自主權;是官辦機構,卻有相當的思想自由度;一群下鄉、當兵回來的年輕人,卻對政策制定起了重要作用。

    蕭竹梅出國留學時,正是體改所如日中天之時。

    可惜好景不長,1989年12月,由于某些原因,體改所和鄧陶、李大嘴所在的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被撤銷。

    雖然大家都有有了新去處,但精神的寄托沒了,信仰崩塌了,對大家的打擊非常大。

    很快,包括郭凡生在內的很多人,都已經失去了信心,紛紛辭職下海。

    所以,傅松非常理解大家的改變,至于是什么將一群有志青年變成了一群錢串子、lsp,呵呵,那就見仁見智了。

    蕭竹梅苦笑道:“老曹讓我回國發展,呵呵,我回來干什么?”

    “好了好了,都過去了。”傅松實在熬不住了,哈欠連天道:“睡了睡了。對了,你去沐城別忘了見我娘。”

    蕭竹梅6號隨旅美科工專協會訪問團去沐城訪問,傅松惦記著讓楊巧蘭看看她的龍鳳胎孫子孫女。

    當然,為了家庭和睦,他壓根不打算讓老娘知道蕭風蕭雅的真實身份,老娘能在有生之年看一眼就不錯了。

    而且他打算得很好,等以后有機會,自己在外面的那些兒子、閨女,也要去楊巧蘭面前露個臉。

    蕭竹梅用力揪著他,不滿道:“你不在,你媽又不認識我,我怎么去見她?用什么借口見?”

    傅松笑道:“直接帶著孩子上門就行了,你就說是我的好朋友,回國順路來找我敘敘舊。這么點小事兒你還辦不好?”

    蕭竹梅一口氣差點沒上來:“你說的倒是輕巧!你就不怕你媽看出來什么?”

    傅松哼了哼道:“所以我才讓你趁著我不在的時候上門,我要是在的話,我娘那雙賊眼保不齊能看出來。”

    蕭竹梅氣苦道:“我上輩子不知道造了什么孽,被你欺負不說,還得哄你老娘開心?我怎么就欠你的?”

    “竹梅,算我求你了,好不好?”傅松也覺得自己這么做實在不地道,但如果有別的辦法,他也不想這么做,他也很為難啊!

    蕭竹梅知道傅松輕易不求人,見狀心里不由一軟,但還是沒給他好臉色:“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夠了!一次就夠了!”傅松掰著蕭竹梅的臉狠狠親了兩口。

    蕭竹梅卻媚眼如絲道:“那你打算怎么感謝我?”

    傅松見她這副倒貼的模樣,心里一涼,可女王大人相邀,他哪敢拒絕?

    沒辦法,硬著頭皮也得上啊!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南市| 沙田区| 淳化县| 兴城市| 孙吴县| 葫芦岛市| 张家川| 南投县| 边坝县| 郴州市| 商河县| 阳城县| 景东| 揭东县| 海阳市| 克什克腾旗| 漳州市| 久治县| 云安县| 伊宁市| 宣威市| 宁陕县| 湘潭县| 图们市| 昌乐县| 景宁| 滨海县| 百色市| 静乐县| 谷城县| 天水市| 洛宁县| 徐水县| 龙泉市| 黎川县| 阿坝县| 巴林左旗| 高碑店市| 临邑县| 连山|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