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聽彼得·奴易茲如此言之鑿鑿的時候,對于鄭芝龍的神情變化,洪先春也在留意,一直都在觀察,全都是盡收眼底,神情愈發的認真了,知道前者的言詞有極大的可信性。 等到彼得·奴易茲說完這一切之后,洪先春并未立即作出回應,沒有表態,而是轉而看向了鄭芝龍,詢問道:“鄭將軍,如果朝廷想要控制住馬六甲海峽的話,甚至于整個南洋海域,分布于南洋諸島的漢人,愿不愿意相助于朝廷呢?” 雖未表態,卻勝似表態,最起碼是洪先春自己的態度。 話說到這種程度,事情已經算是談論到了緊要之處,十幾年的沉浮經歷,商海生涯,磨煉出了鄭芝龍的沉穩心性,也養成了更加謹慎的性格。 即便是有著十足的把握,但也會再做思考,心中捋一遍,才會做出回應,同時也會有所保留,凡事都不會做得太過于絕對。 因此,鄭芝龍的回答,也是在迂回進行,更像是在闡述某種事實,從而不留下話柄。 “將軍,據末將所知,國人在南洋的地位雖然備受推崇,有著非同一般的社會地位,在商界也是混得風生水起,幾乎是把控了南洋各國一般的商業,更是一些洋人殖民地的主要建設者,鞏固統治地位的左右手。” “但是,在這風光的背后,處境卻是非常的微妙,日子并不好過,心神時刻都處于一種緊繃狀態,雖然給那些洋人以及南洋諸國,帶來了極大的財政稅收,卻也使得那些人忌憚不已,說不定是什么時候,后者就會翻臉無情,兵戈相向。” “就拿呂宋島來講,西班牙人在殖民初期的時候,極為依賴漢人的經濟建設,還有那些城墻、房屋之類的建筑,也需要漢人中的瓦匠、磚匠等去完成,當地人根本就沒有這些手藝,干不了,短期之內,也學不會。” “尤其是在商業方面,雖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使得當地形成繁盛的景象,使得西班牙東印度公司扭虧為盈,獲得巨大利潤,就有著漢人的一份功勞,卻也使得自己處于危險的境地,成就越高,就會越危險。” “因此,這種互利共贏的景象并未持續多久,隨著呂宋島的建設接近尾聲,統治穩定下來,漸漸步入正軌,站穩腳跟,西班牙開始干起卸磨殺驢的勾當,二十幾年前,就屠殺過呂宋島上的一批漢人,削弱漢人的社會地位,以及在當地所占的比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