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覆漢》
第(1/3)頁
五月仲夏,隨著夏侯淵飛馬從濟南折返,整個天下似乎一瞬間進入到了一個大和諧的時代……天下至強的公孫珣保持了一個謹慎的姿態,開始回身建設制度,而中原諸侯們也在公孫珣巨大的軍政壓力下,相互之間變得格外緊密起來。.kan121.
使者往來不斷,睢水盟約重新修訂,曹孫為兒女互約為婚姻且不提,陶謙沒有女兒,卻也將自家妻族中最出色的一個女子嫁給了坐斷淮南的劉備,是為甘夫人。
而值得一提的是,真正主持促成這場婚姻的不是別人,正是曹操親父故太尉曹嵩,其人早在曹操北上兗州之時,便不顧年長體胖,以劉備長輩身份親自往來徐州淮南,面見陶謙敘舊之余更是替劉備納采問名,甚至干脆出錢幫劉備完成了最重要的納征之禮,這使得這場婚約在第三方見證下有了巨大的政治意義,而甘夫人也因此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
相較而言,作為陪嫁來的妾室,陶謙別駕糜竺之妹,東海糜夫人不免矮了三頭都不止。
中原四強就此連為一體,同進同退,又在漢室的大義下向公孫珣暫時保持了某種政治低態,以維持和平……一時間,好像之前從黃巾之亂開始的整整十年戰亂就此消弭了一般。
百姓們,最起碼是黃河流域的百姓們得以在生死邊緣喘口粗氣,而同樣被戰亂瘟疫饑餒盜匪困擾了十來年的士子們也再度迎來了一個活躍期。
須知道,那些災禍對誰都是公平的,盜匪或許還能勉強分辨你是不是個知名士子,然后只搶走你糧食留你性命,但饑荒和瘟疫絕不會高看你一眼,這十年中不知道有多少世族名門如山陽王氏那般凋零到只有幾個稚子尚存的地步,便是勉強維持住了局面的,公認的世族代表人家,如汝南袁氏,不也死的就只剩下袁術一個人嗎?如潁川荀氏,不也先死了一半人,然后還有人接連不斷去蹲董卓的大獄和公孫珣的邊郡勞改隊嗎?
要知道,這可是昔日公族之首世族代表,他們都如此,下面的人能好哪里去?
不過,等到局勢稍微平穩下來,和普通百姓思索著趁著夏日去摘野果以待秋日不同,稍微得以喘息的士子們第一反應卻是前途問題。
因為他們已經十多年沒有正經的前途可言了。
平心而論,遇到一個如曹操劉備劉表這樣善于挖掘人才的主來到自己家鄉還好,最起碼還能在州郡中出仕,可遇到陶謙這種你推辭一次就是看不起我,就得下大獄的主怎么說?遇到劉焉賈龍士燮朱儁這種因為地域矛盾發展到直接開片的主又怎么說?遇到漢中張天師這種人又怎么說?
而陶謙劉焉,甚至張天師都還算是好的,你要是萬一攤到袁術這種跟全天下盜賊關系緊密的主,又去哪里說理去?
這不是開玩笑,袁術在南方折騰了四五年,除了勢力從天下前三漸漸萎縮到如今要被孫堅反噬這一成就外,最大的一個奇葩成就就是得到了全天下盜匪的支持!
黑山賊當年就隔空支持過袁公路,白波賊當年也隔空支持過袁公路,豫州黃巾起勢驅除孔伷的時候打的是后將軍旗號,就連被劉備鎮壓下去的芍陂賊北上搶劫許褚老家的時候也是舉著袁術掃蕩豫州的大旗,更不要說南方那些江匪湖匪了,這些人一旦跟被攆出交州盤踞江東的朱儁父子三人鬧別扭,就要高踞袁公路大旗!
甚至當公孫珣迅速進入青州后,在泰山周邊活動的職業革命家于毒也攛掇著管亥改掉了衛將軍的大旗,自稱是后將軍的親密盟友……
說句不好聽的,連公孫珣勢力這么大的人想搞個新制度都要彎腰下來跟青州儒士裝模作樣的妥協一下,你袁公路開局那么好的地盤和勢力,天天跟盜匪整在一起不說,為了維持奢侈生活還要連世族帶豪強外加百姓一起劫掠,也難怪連自己同族都不愿意追隨,轉而去追隨人家劉備了!
當然了,對于士子們而言,求仕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尤其是還要考慮家族生存問題和事實上的地方割據,所以大多數人還是保持著一種謹慎姿態,以防落得去河套髡刑放羊的境地。但是對于求仕的前置條件,也就是求學而言,就沒有那么多顧慮了……聽聞朝廷在鄴城建立以一座大學,在關東地區廣泛受到歡迎的古文經學正式成為官方認可的學說,同時經神鄭玄接受征辟一舉成為太常,在鄴城主持教學與選材之事,不僅是河北,整個中原的士子都有些蠢蠢欲動。
“在下以為,衛將軍諸多新政,除了分州一策外,其余皆是亂中救時之措,未必能長久,也未必就準備長久下去……多思無益!”
五月下旬,豫州沛國竹邑,睢水畔一處什么都要錢的‘義舍’,也就是曹洪家中開設的一處扼守睢水要道的客棧酒樓了,這一日晚間,因為世道漸平變得格外熱鬧,而其中背著包袱趕著車子帶著書籍入住的士子們晚間高談闊論的場景也是讓不少年長之人有些感慨。
“足下這番話未免有些輕佻吧?”說話那人滿口淮南口音,又是個勉強加冠獨自出行的少年人,在淮北這中原腹地未免受到歧視,故其人忍不住出言參與討論后,即刻有鄰座餐后打牌的年輕士子揚聲反駁。“不論別的,只看這衛將軍端午日立法,隨即這新制度的文告便以朝廷名義從各處同時發出,十余日內文告就貼到了這睢水,儼然是潛心勾勒許久,外交內政皆早有準備……僅憑此事便知,他是下定決心要行此新法的!”
“在下九江蔣干蔣子翼,兄臺請了。”那年輕人聽到有人辯駁,反而興奮一時,當即操著淮南口音轉身相對。
“原來是九江神童,在下汝南孟建孟公威,我身側乃是潁川石韜石廣元……呃……這位牌友也是潁川人,喚做徐庶徐元直。”那隨口反駁之人,也就是孟建了,見到對方如此有禮,又是九江著名人物,也不得不和兩個牌友一起放下動物牌,起身回禮。“一桌四面,三缺一……神童若是獨自一人,不妨來此共桌。”
“神童之說不過是鄉人吹捧,何足掛齒?此番出行,能見到諸位中原才俊,才是在下的榮幸。”蔣干一邊接口,一邊兀自直接端著自己的蕁豆湯(綠豆湯)坐了過來,絲毫不認生。
話說,蔣干本就在淮南少年聞名,卻居然不驕不躁,如此和氣,反而讓孟建等人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故此,眾人落座之后,一邊重新洗牌,玩起了四人牌局,一邊卻又有些謹慎和禮貌的繼續了剛才的話題。
“子翼之前所言,衛將軍新政未必能長久,到底是何意?”稍傾片刻,未免尷尬,倒是石韜接過話題詢問。
“之前公威兄誤會了。”蔣干微笑而答,口齒明朗。“我非是說衛將軍沒有用心于新政,也不是懷疑他決心,而是說這些政策并非他個人新創,反而多取于舊政,以舊政昔日結果而言,這些注定只能用于一時……也就是天下離亂以及世間初定之時,再往后,到了天下太平之后,這些政策注定是難持續,或者是要改回來的!”
“愿聞其詳。”那徐庶雖然年輕,卻顯得極為沉穩,始終一言不發,倒是孟建與石韜面面相覷后主動詢問。
“其實,衛將軍諸多新政策無外乎是三件事……一曰抑制豪強,開源求財,如去丁算入田賦,如三長制,如度田;二曰摒除清談邀名之風,重整進仕之途,如去察舉而許自投名剌,如設大學于鄴城,如設科射策,考而出仕;三曰統一軍政,如分州析郡,如文武九品分階。”蔣干正色而答。“這些舉措,也與衛將軍未央宮前罪天下紛亂之責于靈帝于世族于豪強,如出一轍,不知諸位可以為然?”
“子翼論斷精辟。”孟建點頭稱是……這本就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其中,抑制豪強就不必多說了。”蔣干見狀繼續正色而言。“前漢因豪強兼并土地太甚,民無立錐之地,以至于盜匪積聚數十萬,赤眉綠林盡起,王莽亦趁勢篡奪……當日世族光武皇帝定天下后,有感于前漢之衰微,故此,一旦天下稍平,便強推度田之策,所以復定漢室一百八十載江山。而如今,天下情形何其類似,衛將軍不顧一切重推此策,復加三長去丁入田之策,只能說是理所而當然之余稍加強化而已。”
嘴上說著不必多說卻長篇大論,唯獨說的井井有條,眾人也只好紛紛頷首。
“至于大學與科考一策,其實也早就有了。”蔣干見到眾人傾聽認真,便繼續侃侃而談。“諸位莫忘了本朝的太學與太學生制度,此制度起于世祖,興于明帝……昔日太學生就學于洛陽太學,以名儒博士為師,設科射策,考而出仕,而如今衛將軍設大學于鄴城,以經神為總攬,設科射策,考而出仕,這不是一模一樣嗎?唯獨興復古文經學一事,堪稱撥亂反正,稍有進步。”
眾人旋即恍然……實際上,漢代很早就有考試選拔官員的慣例,而蔣干也只是知道后漢本朝的太學制度,卻是不知道前漢就有了這種政策,從漢武帝開始就建立太學,每歲課選其中優秀子弟直接出仕,光武帝作為王莽時期的太學生,也只是重復舊時政策罷了。
“至于統一軍政……”蔣干一聲輕笑。“這就更不必多言了,自古以來,欲成大事者誰不得另起一番爐灶?”
周圍人紛紛會意失笑。
但笑完之后,孟公威還是記得對方一開始的言語,便繼續詢問:“子翼明古博今,諸般政略來源隨手拈來,可以你所言,這些政略不是正好嗎?為何反而只能有分州一策長久?”
“這不是明擺著嗎?”蔣干早料此問,低頭喝了一口蕁豆湯以潤喉嚨,便握牌而笑。“昔日世祖光武度田何其奮不顧身,以至于州郡俱反,功臣盡棄,然而光武之后度田之策依舊名存,卻為何又落到如今衛將軍不得不以刀兵復行的地步?須知,若非河北死了十萬兵,何至于能行此策?而太學生盛大之時足有三萬眾,人人爭為太學生,而如今為何又不見蹤影,以至于欲出仕者不得不邀名清談,坐而論道呢?想那崔季珪為衛將軍所惡,固然有親手殺舊友后遷怒之意,但其人邊郡出身,軍功而為天下輔政,何嘗不是心中真的對這些世族名門厭棄至極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乐亭县|
永仁县|
望奎县|
林芝县|
库尔勒市|
新河县|
新宁县|
织金县|
抚顺市|
清徐县|
长泰县|
凤台县|
中牟县|
黎平县|
绥宁县|
新昌县|
微山县|
武夷山市|
绍兴市|
尚志市|
平阳县|
青川县|
德安县|
蒲江县|
玉门市|
水城县|
南昌市|
景宁|
德阳市|
霍林郭勒市|
崇义县|
桐柏县|
托克逊县|
元阳县|
平湖市|
灵璧县|
电白县|
景东|
和硕县|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