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等到了襄陽城,處理好蛇膽后,曹柘便搭乘商船,走漢水自襄陽到丹江口,上岸后直奔武當山。 此時,江湖上已經流傳起‘張三豐’的名號。 他與黃蓉那一戰,被宣揚流傳出去。 當然因為對手是黃蓉,所以談不上半點俠名,卻也因為能與黃蓉過招不落下風,從而得了一個冰火指的綽號,聽起來和小蜜蜂一樣···一樣不靠譜,總覺得有什么歧義。 新編的江湖新秀榜上,張三豐三個字,位列第三。 排在第一的是郭破虜,這個懂得都懂。 第二名則是昆侖何足道。 昆侖派遠在西域,目前的昆侖掌門青靈子在江湖上,只能說是有這么一號人。 而何足道卻自出道行走江湖起,便連挑西域金剛門,白駝山等西域大派,蒙古大汗三次下詔,邀其入勇士營,他都避而不見。 如此在江湖上的名頭愈發響亮。 倘若不是郭破虜身份尊貴,只怕這個第一就是何足道的了。 至于曹柘···他以張三豐的名號活動,雖然能與黃蓉戰的勢均力敵很惹人矚目,卻畢竟戰績太少,說出去不夠震撼,故而屈居第三。 此時,曹柘已然在采購了一些生活物資后,上了武當山。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便已然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 所以武當山上并不是只有武當派,在張三豐在這里傳道之前,便已經是許多尋仙修道之人的隱居避世之所。 當然,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大派坐鎮此處,所以山上的道觀,大多數占著一小塊地方,立下一方窄小天地,自成一派,又有了別樣自如。 曹柘一路深入此山中,見到不少隱修之人,僅僅只是結廬而居,半日修行,半日耕種,自給自足,怡然自樂。 也有一些人,卻是在沽名釣譽,學那太公釣于渭水,諸葛隱于南陽,期待有一日會有達官顯貴,前來請他們出山。 至于是否有真本事,便見仁見智了。 一路進山,曹柘對自己接連使用了幾十次鑒定術。 每一次的堅定結果差別都不大。 因為時刻貫通大周天的緣故,身體數據一直在增長,速度且不慢。 但是最關鍵,也最重要的悟性,卻并沒有得到加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