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或許···是我想錯了?” “張三豐的悟性提升,只能通過追逐其本性,將本性擴大,而不能通過契合其原本的某些軌跡,而達到同等效果?”曹柘有些說不出的失望。 劍冢之行,本就不太順意。 如今上了武當山,依舊只能是白跑一趟? 在山里轉了三四天,見到了不少山中清修之士。 這群人中,通曉武學者甚少,便是會···也只是一些簡單的健身、強體、防身的功夫,多數是與山中的一些野獸搏斗歷練出來的。 如此不免讓曹柘更加失望。 只是就這么下山離去,難免不甘心。 站在武當天柱峰頂,眺望著遠處的云海浮沉,曹柘正想著心事,雜念四起。 卻突然聽到了遠處,有擔柴的老道,正在高歌。 歌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此為《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歷來是道家經典,道人必學典籍。 曹柘本就是知道此篇的。 少林寺藏經閣里,不僅有此篇,且還有數種注解過的孤本。 雖然和尚廟里藏道經,說起來有些古怪,其實并不稀奇。 佛家本是外來的,要想融入本土,自然當花費些功夫取長補短。 這么多年來,佛與道與儒···甚至是先秦的諸子百家,早就已經是相互摻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了核心精義之外,外在表象實則難以分的清清楚楚。 藏經閣不至于藏著一整個道藏,卻也將一些經典的道、儒典籍收錄。 雖早就知道此篇《清靜經》,甚至背誦在心,如今聽這不通武學,不懂內功修煉,卻在山中安貧樂道的老道人唱來,曹柘卻又有了新的感受。 漸漸不覺沉溺其中,心中與老道人迎合背誦。 一陣山風吹來,清涼之意,如靈機灌頂。 恍惚間,曹柘像是窺見了這山巒起伏,云遮霧繞之外的另一番自然景象。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