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綿竹是成都北面的防御重鎮(zhèn),也是拱衛(wèi)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線,司馬倫退守綿竹之后,并未一昧地死守綿竹,而是將兵力分開部署到了綿竹周圍險要的隘口之處,利用險要的地勢來阻擊魏軍的前進。 由于魏軍有投石車這樣厲害的攻城武器,所以守城幾乎等于是自取滅亡,司馬倫和魏軍交手已久,對魏軍的進攻套路還是比較熟悉的,只有憑險據(jù)守,才是唯一能有效對抗魏軍的戰(zhàn)術。 只可惜丟掉了劍閣之后,蜀中之地再無那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勢可以利用,司馬倫在綿竹構筑防線,也是十分的勉強,究竟能堅持多久,司馬倫心中也沒有底。 畢竟魏國大軍已對成都形成了包圍之勢,想要守住成都,不光是司馬倫這邊需要頂住,姜維和陸抗那兩邊也必須給力才行,否則的話,魏軍隨便攻破一處,司馬倫的努力也就全部付之東流了。 鄧艾在抵達涪城之后,便沒有發(fā)起大規(guī)模的攻勢,雖然有幾次進攻,但只是小股部隊在行動,意在試探蜀軍的防御情況。 司馬倫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魏軍的行動越詭異,就證明這里面會大有文章,現(xiàn)在蜀國的形勢已經(jīng)到了芨芨可危的地步,司馬倫亦是無力回天,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雙方在綿竹僵持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個時候,南邊突然傳來了姜維在武陽兵敗自刎的消息,諸葛瞻前往接應,也戰(zhàn)死于武陽,南線的蜀軍全軍覆滅,成都危在旦夕。 司馬倫聞訊之后,心頭頓時一涼,自己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魏軍一直在綿竹外圍按兵不動,卻選擇在了南安做為突破口,這下姜維的敗亡,讓本來就已經(jīng)是命懸一線的成都防線徹底地宣告崩潰。 而魏軍一旦從南面攻入成都,那司馬倫在綿竹的堅守也就沒有了任何的意義,蜀國覆滅,司馬倫也將徹底地失去了安身之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司馬倫敗亡,也已經(jīng)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就在這個時候,朝廷派人來宣旨,急召司馬倫撤軍回成都護駕。 對此司馬倫顯得有些心不在焉,此時回成都,還有意義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