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兩人靜心一想,好像自己除了如上折騰一番后,還真什么忙都幫不上。一是個人能力有限,想不出好主意來。二是沒有這方面的人脈資源啊。 “岑益之和明社愿意出手相幫,不管他們是怎么想的,對于大姐兒、皇七子和我們昌國公府,卻是最好的消息。我們雙方原本就有合作的機會,現在又通過徐國公主、衛國公綁在了一起。利益,感情,都有了。皇上確實是煞費苦心。” 昌國公到這時終于明白過來,皇上冊封徐國公主和衛國公,實際上是向岑國璋示好,希望他率領明社同仁,在后續的歲月里鼎力輔助皇七子。 看到兒子這個表情,老太太忍不住反問一句,“你是覺得皇七子不需要能臣干將輔佐嗎?” 昌國公遲疑地答道:“老太太,兒子覺得沒有必要如此興師動眾。” “你這個糊涂蛋啊!”老太太恨恨地罵了一句,“皇上的身體還能坐多久?兩年還是三年?一旦龍馭賓天,皇七子不過六七歲,能鎮得住誰?要知道,除了廣順王,河陰開封城還有位壽王。只要皇七子出了意外,從法理上,他倆都有資格坐上那個寶座!” “誰能保駕護航,輔佐皇七子平安長大到成年,可以親政掌理一切?靠你們,還是靠安國公?” 昌國公夫婦倆對視一眼,昌國公夫人忍不住有些抱怨說道:“滿朝文武,這么多大臣,怎么就選中了秀才出身的岑國璋?” 老太太氣極轉笑,心里突然想到一個念頭,皇上選了自家大姐兒進宮,后來又一直寵幸有加,得以誕下皇子。 岑國璋和他背后的明社,廣安廣順兩王以及楊妃都沒看上,偏偏選中了吳妃,會不會都是同樣的原因:大姐兒的父母親夠蠢夠笨,家人也是昏庸無用得多,能干的少? 想到這里老太太打了一個寒戰,心里不知道是悲哀和慶幸。 她轉頭看了一眼昌國公夫人,此前她連探花出身的姑爺都看不起,怎么看得起只是區區秀才的岑國璋。 但問題是你看不起人家,人家就會停止如日中天的趨勢嗎? “東南一場戰事,讓滿朝文武全都現了原形。清流詞臣,武勛世家,就連覃系一脈,全都是丑態百出,難堪大用。到了危難時刻,皇上才發現,真正可用之臣屈指可數。你們以為皇上真得想這么早就用岑國璋和明社一系?那是留給儲君登基后才大用的。現在用了,高官厚祿,叫儲君到時候怎么辦?” 昌國公夫婦一時愣住了。兩人雖然昏庸無用,但好歹讀過些書,知道歷史上許多君王對托孤之臣,都是先盡量貶抑,等到新君登基后,再大行提攜封賞,以厚恩籠絡。 “時局板蕩,皇上幾乎無可用之人,只能出此下策。” 昌國公明白了,低頭不語。 昌國公夫人還是有些不明白,固有的驕傲讓她心里還是不爽,出聲反駁道:“老太太,朝中還有洪首輔,楊閣老等肱股之臣,并不是真正的無人可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