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老太太冷笑一聲,“洪首輔年近古稀,楊閣老已經(jīng)花甲。就連昱明公,也已經(jīng)年近六十。皇七子要想長大成人,還要十幾年功夫,這些老臣誰能熬那么久?誰能一直在身邊輔佐?” 是啊,東南戰(zhàn)事,遠遠出乎皇上和朝廷的意料,不僅打亂了他們布局,更讓皇上培養(yǎng)接班人的計劃徹底破產(chǎn)。 廣安王在宣撫使任上丑態(tài)百出,喪師失城,幸好他意外死亡,要不然回京來皇上都不知道如何處置他。 廣順王表面上不聲不響,實際上他干得那些腌臜事,早就被有心人探知,傳遍了京師官場。他的舉動,刷新了眾人的認知。居然還有如此陰險毒辣,絲毫不顧及兄弟之情的人。 尤其是在某些人暗地里推動下,朝野上下都對這樣的人繼承皇位,表示憂心忡忡。 至此,皇上原本三選一的局面,硬生生變成了單選題。 可是皇七子一旦繼位,主少國疑,外面又有兄長和叔爺兩人虎視眈眈,怎么辦?老太太站在皇上立場上,還真想不出好辦法來。 重用岑國璋和明社,又擔心會培養(yǎng)出一個權(quán)臣來。到時候臣強君弱,又是一場禍事。可是不選岑國璋和明社,還能選誰? 而且數(shù)遍朝野各股勢力,也只有明社一系的口碑和能力才是公認有保障的,比起其它派系人馬,要強得不是一點兩點。 明社領(lǐng)袖昱明公,才德都幾近圣人地步,他帶出的弟子,謀逆篡位的概率肯定要比其他人低得多。 老太太知道,皇上只能權(quán)衡利弊,選擇一個利遠大于弊的方案,所以才有這一系列的舉動。 她現(xiàn)在也不管兒子兒媳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只想盡快把家里的大事理順,早點結(jié)束這次談話。 真是心太累,她年紀大了,真得扛不住了。 “皇上恩旨里蔭一子,老二你定好人選了嗎?”老太太問道。 “回母親的話,兒子定好了,是大侄兒吳琨。” “什么?”老太太臉色一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