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臣蒙毅,拜見陛下。” 承天殿中,蒙毅恭恭敬敬對著坐在王座上的嬴政拱手一拜道。 “坐。” 嬴政放下手中的毛筆,對著蒙毅道。 兩名內侍搬來一張特制的四腳木椅,放在了蒙毅身后。 “謝陛下。” 蒙毅再次拱手一拜,然后直接一屁股坐了下去。 “對于土改新政你有何見解?” 嬴政面無表情,眉頭緊鎖道。 “陛下是指耕地紛亂之事?” 蒙毅感到心中沉甸甸的,這一刀,陛下還是要落下來了。 “自朕一統天下,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 “可這些當地官吏,食君之祿,卻肆意曲解朝廷律令,對朝廷法度置若罔聞。” “其心可誅,其行可恨矣。” “掃滅六國,朕頒施恩政,使黔首自實其田。” “本意,蓄養天下萬民,不再流離失所,得安居,享太平。” “然各地良田,過半皆為權貴竊據之,民擁田者,不足其半。” “長此以往,民耕田者,而不得其糧,果腹尚艱辛,帝國興盛又從何談起?” 嬴政黑著一張臉,聲音有些冰寒刺骨道。 “陛下,耕地弊端,古來有之。” “黔首耕地貧瘠,非秦之過,乃往昔舊疾也。” “自虞夏商周,社會資源皆被權貴把持,民無業田,淪為貴族蓄奴。” “陛下有改天換地之偉力,廢奴隸制,還天下黔首于自由身,不再被貴族奴役。” “自古以來,王公貴胄,貪索無度,占良田以肥私兵。” “豪門巨賈,茁壯成長,以致目無君父,竊國產以壯己身。” “今天下,田地資源,失衡傾斜,實為數千年頑疾矣。” 蒙毅看出了陛下的不滿與憤慨,連忙開口道。 “秦人居有所敞,食有所依,得安盛世。” “今天下一統,六合歸秦。” “山東六國之民,皆為秦之子民也。” “朕貴為神州大地之主,四海共尊。” “絕不容忍此等荒謬絕倫之事,在大秦帝國的版圖上存在。” “凡大秦帝國之民,皆理應擁有田產以養家糊口,傳承祖先的意志,開枝散葉。” “傳朕旨意,頒布律令。凡大秦載冊之民,皆享有帝國賦予的生存權利。” “一戶二十畝耕地為本,帝國拒絕承認貴胄豪紳田產之合法權益。” “非帝國之功勛田,一律視為非法占地,收歸國有,統一分配于民。” “令下三月,抗令不遵者,舉族皆于流放戍邊,財產充歸國庫。” “令下一年,各地官吏,當上奏治地,耕田實況。” “逾令不懲,與之同罪。” “報而不實,夷滅三族。” 嬴政渾身散發著鐵血之氣,語氣不容置否道。 “臣,謹遵陛下圣喻。” 蒙毅連忙拱手一拜道,他知道陛下心意已決,自己出言相勸也是于事無補。 嬴政看到了蒙毅有些欲言又止,開口詢問道:“有什么話就直言吧!” “陛下布施恩政,實乃天下蒼生之福祉。” “可剔除頑疾并非一日之功,臣有些憂慮,陛下此舉是否太過激進冒險。” “帝國如今不斷西擴,實在不宜操之過急。” 蒙毅聽到陛下詢問,毫不隱瞞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隱憂。 “身上有一塊爛肉,如果不立刻忍痛全部剜掉,只會慢慢繼續蔓延擴大。” “這些人都是大秦帝國身上的腐爛之肉,一點點清理掉,只會讓帝國蒙受更大的損失。” “頑疾尚需猛藥醫,邪風當用重典移。” 嬴政態度強硬,擲地有聲道。 “陛下圣明,臣謹遵陛下教誨。” “臣以為應當防范于未然,關中有十幾萬大軍,不會出太大亂子。” “應征調大軍,布防山東六國,以策萬全。” 蒙毅頓了頓,神色鄭重道。 “六國尚存時,幾百萬大軍都擋不住大秦兵鋒。” “六國都亡了,一群跳梁小丑焉敢與大秦為敵乎?” “各地城防軍足矣掌控局勢,否則朝廷每年發放這么糧餉何用?” “朕能橫掃一次六國,就算他們有膽子與朕為敵,再滅一遍六國便是。” “再者,此政最終受益者乃天下萬民。” “他們想與朕為敵,難道天下百姓也全都要與朕為敵嗎?” 嬴政毫不在意,言語之間透漏著對六國貴胄的輕蔑。 高啊! 不得不說,陛下之手腕,異常凌厲兇殘啊! 不費朝廷半點錢糧,用六國貴胄之財帛,博天下之民心。 “陛下圣明,臣明白了。” 蒙毅由衷道,心中對六國權貴不由有些同情。 為什么是六國權貴呢? 因為秦國貴族,絕大多數都是軍功授田,屬于軍功田,不再此令波及之下。 即便有些貴族私下購買耕地,那也不會傷及根本,頂多放點血,以保周全。 山東六國貴胄如果沒有民意支持,一群拔掉牙的猛獸,又能翻起什么浪花? 待宰之徒而已! “陛下,三川郡守蕭何求見。” 就在這時,黎晰走了進來,稟報道。 “宣。” 嬴政對蒙毅擺了擺手,然后對黎晰道。 “臣告退。” 蒙毅再次拱手一拜,然后便離去了。 “遵旨。” 黎晰也幾乎同時拱手一拜道,與蒙毅一前一后離開了大殿。 沒過多久,穿著朝服的蕭何,緩緩走了進來,對著嬴政拱手一拜道:“臣蕭何,拜見陛下。” “蕭卿免禮。” 嬴政神色露出一絲笑意,聲音溫和道。 “謝陛下。” 蕭何恭恭敬敬道,然后站在原地,等候陛下垂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