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被人批評很正常 在生活中,誰都免不了受批評。受到批評時,應該正確地看待批評你的人和錯誤本身。能夠接受逆耳忠言的人才是成熟的人,才是能不斷改進自己的人。 被批評,特別是當眾批評,是很傷自尊心的,但如果自己確實犯了錯,那就應當坦然接受批評。如果受不了批評,勃然大怒,懷恨在心,甚至伺機報復,對自己不會有任何好處,而且損傷的自尊心也不會挽回一絲一毫。 羅某是一家鑄造廠的工人,由于一次工作失誤,羅某給廠里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羅某的上級領導當著全車間職工的面批評了羅某,并對他進行了罰款處理。 羅某被當眾批評,覺得很沒面子。他沒有檢討自己的過錯,反而想方設法報復批評他的上級。幾天后,羅某帶幾個社會青年毆打了上級領導。事發后,廠里立刻報警,羅某和打人的幾個社會青年很快被警察抓獲。最終,羅某被警方行政拘留,還判處了罰金,廠里也把他開除了。 如果錯了,就應該坦率承認。敢于承認錯誤的人,更能獲得他人的尊重。羅某之所以會被領導批評,是因為他工作失誤,況且領導并沒有說任何傷他自尊心的話,如果他能承認錯誤,道個歉,怎么會鬧到這個地步呢?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而且有可能要面臨批評時,不如搶先一步,主動承認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見你態度誠懇,多半會選擇寬容處理。 卡耐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經常帶著自己的小狗去公園散步,小狗名叫雷斯,雖然是只斗牛犬,但性情溫馴,從不傷人。由于公園里的人很少,卡耐基就沒給雷斯系上狗鏈,也沒讓它戴口罩。 有一次,他和雷斯在公園里撞見了警察。 警察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就板著臉訓斥卡耐基,說:“為什么不給你的狗戴上口罩,或者系上狗鏈呢?它這樣到處亂跑,會咬到人的,知不知道這是違法的?” 卡耐基友善地回答:“哦,我知道,但我的狗是不會咬人的。” 警察生氣地說:“你敢保證嗎?萬一它咬死松鼠,或者嚇到小孩子,怎么辦?這次就算了,如果下次再讓我逮到,別怪我不客氣啦!” 卡耐基客氣地答應了。 再去公園之前,卡耐基試著給雷斯戴上口罩,可雷斯很不配合,卡耐基沒有辦法,便抱著僥幸心理,繼續去公園散步。不巧,他和雷斯在一天下午時,被警察撞了個正著。 這一次,卡耐基決定爭取主動,他沒等警察開口,就上前說道:“對不起,警察先生,我錯了,上個禮拜,有位警察先生已經警告過我了,再也不能把沒戴口罩的小狗帶出來。我想給它戴口罩的,可它就是不配合,我也是沒辦法,就心存僥幸……唉,真是對不起,全是我的錯,請你懲罰我吧!” 想不到,警察居然說:“別那么緊張,我能理解,如果公園里沒人,帶小狗出來散散步,也沒什么嘛!” 卡耐基說:“可這畢竟是不對的。” 警察和善地說:“我看你的狗那么小,應該沒那么容易傷到人,對吧?” “可……它如果淘氣,可能會咬到松鼠。” “不會吧?你是自己嚇自己了,這樣,你把狗帶到山那邊去玩兒,只要離開我的視線范圍就行了。” 這件事讓卡耐基很感慨,人人都有顯示自己權威和重要性的需求,警察也是人,當然會有同樣的需求,如果站在他的角度上考慮,當他批評自己的時候,何不滿足他的這種需求呢?人的需求被滿足以后,態度就會變得寬容和友善,所以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寬恕。 如果我們免不了要受批評,何不搶先一步,自己先承認錯誤呢?自己批評自己,總比聽別人批評自己好得多,對不對? 面對莫名其妙的指責,或者被人誤會時,也要保持冷靜。能夠解釋的,就心平氣和地解釋,不能解釋的,也無須介懷。正所謂清者自清,只要自己無愧于心就好了。 一輛疾馳而擁擠的巴士突然急剎車,一位男士不慎撞在了一位女士的身上。該女士認為這位男士在揩她的油,鄙視道:“什么德行!”罵聲引來眾多好奇的目光,該男士立即用幽默手段化解了尷尬,他是這樣說的:“對不起,小姐,這不是什么德行,是慣性!”全車乘客包括這位女士都忍俊不禁,于是人人釋然。 面對批評,要坦然接受。人的思想境界不同,修養也有天壤之別,有的人溫和,有的人含蓄,有的人一針見血,有的人破口大罵。無論對方態度如何,我們都應當拿出平常心,千萬不要因此而記恨或伺機報復。要知道,無論對方批評得多嚴厲、多刻薄,起因都是我們自身出了問題,人家才會指出來。 珍視自己的名譽沒有錯,不過,犯了錯誤應該接受批評,敢于擔當。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是生命價值的體現。一個人只有承擔了一定的責任,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大的責任。就像一位哲人說的那樣:“當我們竭盡全力、盡職盡責時,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贏了。因為這個過程帶給我們滿足,使我們成為贏家。” 受到批評時,別把面子放在第一位,就像西方諺語說的那樣:“恭維是蓋著鮮花的深淵,批評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聽慣了諛辭的人往往容易狂妄自大,只有虛心接受批評,才能改正缺點,提升自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