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在生死存亡的時刻求生的本能會放大無數倍,許多潛質也會被激發出來。 張文秀和張定國這次帶領的都是親兵,本身戰斗力就很可觀,現在更是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 以騎兵沖擊長槍陣最重要的就是一股氣勢。 長槍陣克制騎兵,但那是針對一般的輕騎兵而言的。 這支騎兵卻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重騎兵! 闖軍陣中有三堵墻,張文秀和張定國率領的這支騎兵隊伍就是西軍中的三堵墻。 騎兵們彼此之間貼合的十分緊密,幾乎不留空間。 這種情況下想要靠單打獨斗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只有擰成一股繩徹底沖潰長槍陣才是生路。 張文秀和張定國沖在最前充當箭頭的作用。 一眾騎兵見兩位大西皇子都身先士卒悍不畏死,也收起了最后一絲恐懼。 怕個叼,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 何況就是要死也要拉上幾個明軍墊背。 殺一個算一個,殺兩個算一雙。 五十步、三十步... 沖陣前的瞬間,大西軍騎兵們能夠清楚的看到眼前白桿兵的容貌。 這些人和他們看起來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顯得更為年輕一些。 可戰場之上他們就是不死不休的敵人,必須殺死對方自己才有可能活命。 鐵騎入林,長槍和馬刀接觸發出聲聲刺耳的脆響。 這是矛與盾的較量,勢弱的一方將會被剝奪生存的權力。 明軍的防守很嚴密,但大西軍騎兵還是破開了一道口子。 張文秀和張定國就是這支矛最尖厲的矛頭,所到之處便有慘呼傳來。 他們輕易的收割著人命,仿佛在他們面前,這些白桿兵都是一些土雞瓦狗。 在二人的帶動下大西軍騎兵一度占據了場面上的優勢。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也隨之而來。 一開始的沖擊過后大西軍騎兵出現了后繼乏力的情況。 白桿軍組成的長槍陣就如同一灘泥沼讓大西軍騎兵深陷其中。 而且他們越是沖的深入便陷入的越深,到最后已經沖不動了。 而這正是明軍希望看到的局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