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利用陣型和人數優勢拖緩了騎兵的沖擊速度,再圍剿之。 失去了速度優勢的騎兵并不比步兵犀利多少,反而像一條條被罩入魚網的魚,徒勞的掙扎著。 張文秀和張定國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不過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如果不沖肯定沒有生機,他們只能選擇放手一搏。 不過現在還沒到認輸的時候,即便是纏斗也要堅持到最后一刻。 大西軍從不主動認輸。 張文秀和張定國左右砍殺希望可以殺出一條血路,可明軍顯然不會讓他們的愿望得逞,拼命派士兵涌上消耗他們的體力。 大西軍士兵雖然個個勇猛,但體力是個很大的問題。 人數的劣勢決定了他們禁不住車輪戰。 越拖下去對明軍越有利,對大西軍越不利。 漸漸的一些大西軍士兵出現力竭跌落下馬的情況,張文秀心下一狠沖張定國說道:“我們分頭殺出去!” 這也許是眼下最好的辦法了。 如果二人合兵一起突圍,明軍只要囤積重兵防守一個方向就可以了。 這是很容易做到的。 畢竟明軍數量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靠堆人數就行。 但要是張文秀和張定國決定分兵突圍的話就要輕松不少。 明軍肯定會分散注意力,兵力的分配也會是一個大問題。 如果明軍對半分配兵力的話,張文秀和張定國都有可能突出重圍。 不論是誰突出重圍都可以前去收攏潰兵以及正在撿錢的士兵再折返回來救援。 張定國稍稍思忖了一番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他并沒有感受到多少驚慌,相反他十分冷靜,立刻撥轉馬頭道:“跟我來!” 一直在不遠處觀戰的曾英見狀隱隱覺得有些不妙。 張定國和張文秀是張獻忠麾下兩員大將,在重慶的時候曾英都和他們交過手。 曾英自問不論是統兵才能還是個人武力他都是不及二人的。 如此猛將分兩個方向突圍,明軍的壓力可想而知。 可是現在明軍除了硬著頭皮應戰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祈求張文秀和張定國的體力出現下降,露出破綻來。 很快白桿軍的陣型便因為大西軍騎兵的分兵而隨之發生了變化。 原本呈現橢圓形的包圍圈越拉越長,隱隱有破裂的架勢。 第(2/3)頁